编辑推荐:
针对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aSDH)手术决策的临床难题,研究人员通过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揭示了Rotterdam CT评分(RCT≥3)与去骨瓣减压术(DC)选择显著相关(OR=3.22),为急诊神经外科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了客观量化依据。
在急诊神经外科领域,创伤性脑损伤(TBI)导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一直是临床处理的难点。这类患者往往需要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做出关键决策:选择传统开颅手术(Craniotomy, CO)彻底清除血肿,还是采用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兼顾减压与脑肿胀控制?当前国际指南缺乏明确标准,欧美国家实践差异显著——欧洲约50%病例采用DC,而美国CO使用率高达90%。这种决策困境源于缺乏客观量化工具,临床依赖医生经验判断,导致治疗方案存在巨大变异性。
为破解这一难题,美国大都会一级创伤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间126例接受手术的aSDH患者数据,首次系统评估了Rotterdam CT评分(RCT)与手术决策的关联性。这项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的研究,为急诊神经外科带来了突破性决策工具。
研究采用多学科协作方法:创伤登记系统筛选≥14岁aSDH手术患者,收集基线 demographics(人口统计学资料)、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临床参数。核心创新点在于引入RCT评分系统——该指标通过CT影像定量评估4项关键特征:中线移位(>5mm得1分)、硬膜外血肿缺失(1分)、基底池受压程度(0-2分)、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分),总分加1后范围1-6分。采用χ2
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最终通过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验证效能。
患者选择
研究纳入标准严格限定为创伤性aSDH需紧急手术者,排除非创伤性病例。DC组(47例)与CO组(79例)基线对比显示:DC患者更年轻(55 vs 66岁,p=0.002)、ISS更高(30 vs 26,p<0.001)、GCS更低(5.5 vs 13,p<0.001),凸显DC组整体病情更危重。
结果
RCT评分展现显著预测价值:DC组平均RCT3.5显著高于CO组2.8(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RCT≥3是DC的独立预测因子(OR=3.22,95%CI:1.19-8.67),预测效力超越年龄和GCS。具体而言,RCT3患者DC实施率高达63%,而RCT<3者仅38%(p=0.01)。值得注意的是,DC组中RCT4-6分占比32%,显著高于CO组的14%(p=0.02),提示高分RCT与严重脑损伤病理高度相关。
讨论
该研究首次建立RCT评分与手术方式的量化关联,为临床决策提供三大启示:其一,RCT≥3分可作为DC选择的客观阈值;其二,年轻患者(可能因脑顺应性差异)更易接受DC;其三,GCS≤8分联合RCT≥3分构成高风险特征组合。这些发现弥补了传统Marshall分类系统在手术指导方面的空白。
局限性
单中心回顾性设计可能引入选择偏倚,且RCT评分需专业影像科医师判读。此外,未纳入术后功能预后数据,未来需前瞻性研究验证RCT对长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结论
这项研究确立了RCT评分在aSDH手术决策中的关键地位,证实RCT≥3分患者接受DC的可能性提升3倍。该成果为急诊神经外科提供了标准化工具,有望减少临床实践差异,优化手术方案选择。未来研究应探索RCT评分与颅骨修补时机、长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进一步完善TBI全程管理策略。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