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生物学家因学术不端被开除

时间:2007年1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科学》报道日本3名生物学家因学术不端被开除

广告
   X   

生物通综合:日本大学严惩不端科学行为

表明日本学术机构对科学道德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据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日本3所大学近日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对几起高显示度的不端科学行为进行处罚:因为所发表的论文有问题,日本两所顶尖大学解雇了3位科学家;因为被指控错误使用研究经费,1位研究人员从所在大学辞职。尽管大学官员指出对事件的处理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表明日本学术机构对科学道德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并对此表示欢迎。

2006年12月20日,日本大阪大学解雇了一名教授,因为调查委员会发现这位教授在研究中伪造数据。在大学网页张贴的一份简单声明中,大阪大学校长富原秀夫(Hideo Miyahara)确认了这个决定,但没有指出这位教授的具体身份。然而,日本的报纸指出这位教授是化学家杉野昭夫(Akio Sugino),这篇有问题的论文于2006年7月发表在《生物化学期刊》上。《生物化学期刊》的网站显示,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是Sugino,该作者在2006年8月撤销了这篇论文。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研究公正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尽管多篇论文受到质疑,但Sugino至少在一篇论文中单独伪造了数据。论文的一位共同作者在去年9月自杀。

2006年12月19日,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其网站上贴出公告,公布了该校对一起指控一位大学教授错误使用研究经费的调查结果。报告指出,有人指控一位教授从公共研究经费中提取费用,支付学生的兼职费用,但实际上这笔钱被转入一个私人银行账号。2006年初,大学的内部人员向大学官员透露了这一消息。

当地媒体披露,这位教授是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化学系女教授松本和子(Kazuko Matsumoto),她坚持认为自己是合法使用研究经费。大学的报告指出,大学的一个调查小组没有发现有证据表明这位教授(没有指出姓名) 挪用研究经费,但指出这位教授已经“意识到”支付要求被错误处理。

因这起事件,包括校长在内的大学官员受到削减工资的处罚,另外两位官员因疏于监管而受到警告处分。此外,早稻田大学向政府归还了大约18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据当地媒体报告,松本和子于2006年12月22日辞职。

2006年12月27日,因在其所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有“不可靠的研究行为”,日本东京大学宣布解雇RNA研究专家、化学教授多比良和诚(Kazunari Taira)和其研究助理Hiroaki Kawasaki,这些论文发表在《自然》、《自然—生物技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期刊上。

2005年4月,日本RNA学会致信东京大学,质疑多比良和诚等的工作,要求大学实施调查。东京大学的调查委员会发现,多比良和诚小组没有支持有关RNA实验结果的原始数据或实验记录本。多比良和诚和助理Kawasaki声称直接将原始数据放入计算机,但丢失了。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实验可以被重复。在2006年12月27日的公告中,大学说不能证明(他们)蓄意欺诈,但解雇这两个人是因为他们“粗心大意的研究行为”败坏了大学的声誉。

对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来说,均属首次因所谓的不端科学行为而解雇教授。日本研究人员指出,在此之前,受到怀疑的研究人员会被悄悄地要求去找另一份工作,但随着目前日本研究经费和经费竞争的日益紧张,科学家和纳税人都要求学术界有更高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科学》杂志的文章指出,这3所大学在过去几年中都引入了科学行为规范,并建立了促进良好科学行为、调查不端行为的办公室或委员会,但学术界的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必要性。由日本科学委员会过去实施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作出回复的1323个研究机构中,只有13.3%的机构采纳了道德规范标准,12.5%的机构建立了处理不端行为指控的程序。

朝岛诚(Makoto Asashima)是东京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日本科学委员会科学家行为规范委员会主席,他指出委员会正在起草行为规范和对付不端行为的建议。他说:“在对付不端行为方面,每所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应该起草和实施自己的规定和政策,这将有利于建立公众对研究机构的信任。” 

科教界花钱发表论文成公开秘密 版面费明码标价

花钱发表论文已成公开秘密
  ——教科界人士呼吁改革职称评审制度

  本该严肃的学术论文刊发工作,如今普遍存在不交版面费难以发表论文的问题。这股风气愈演愈烈,导致一些学术论文质量下降。教科界人士指出,简单以论文发表数量多少,作为职称晋升和考评的重要条件,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花钱撰写和发表论文。 
 
   版面费明码标价

  不正之风难遏制

  记者在社科教育领域采访时发现,花钱发表论文在教科界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高校师生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技术岗位的人员想发表论文,大多先要向杂志社交纳一笔版面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过万元,除非你是业界权威。

  江西萍乡市芦溪县人民医院护师谢某,2006年11月申报副主任护师职称,由于晋升副主任护师的一个硬性条件就是要有论文发表,或者是有一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或者要两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为了达到这个条件,谢某去年向《中国临床医药研究》《中国医药指南》交纳了共850元的版面费,发表了两篇不足两千字的论文。

  南昌大学一位副教授陈某说,自己因为拒绝了新疆一中文核心期刊索要的800元版面费,结果一篇准备刊发的论文被回复不予发表。他介绍说,除了少数几家权威期刊,业内多数期刊都收版面费。

  在谈到论文版面费问题时,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老教授颜森痛心疾首,连说了三句“非常糟糕”。他认为“这股风气越来越盛,以前发表论文看质量,门槛很高,现在就讲一个钱字”。

  据介绍,设在北京的一个文学类权威核心期刊公开叫价,一年交5万元可发表3篇论文;还有一些刊物为了多赚些版面费,将原来的季刊扩为月刊,又将每期从五六十页增加到上百页。

  江西一位市政工程研究领域的高工李文龙,一口气向记者列出了业内八九种期刊版面费的收取标准。

  由于高校师生是期刊论文的主要来源,一些杂志将收取版面费对象重点放在了高校。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余可丽说,学校的报栏经常贴有一些期刊的《征稿启事》,其结尾处往往会明码标价公布按每千字或每页面的版面费收取标准。

  “学校规定研究生毕业前必须要公开发表一篇论文。因为花钱可以发论文,有的同学对于论文写作并不精心,东拼西凑。”余可丽如是说。

  据了解,由于版面费收取已成普遍现象,一些高校甚至准予老师、研究生报销版面费。

  收费标准各异

  收费理由多样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期刊收取版面费的标准五花八门,或以页码,或以字数、篇幅计算,而核心期刊收费高于普通杂志,有的一篇几百元,有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江西一中文核心期刊编辑部编辑告诉记者,绝大多数论文是要收费的,一般的标准是每一面收800元至1000元。以标准排版每面约2000字计算,发表一篇6000字的论文必须交纳约3000元的版面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项收费事项,诸如稿件送审费每篇150元、再审费每篇100元、论文发表费每篇350元、论文提前发表费每篇800元(6页),另外还有论文前期编辑费、后期编辑费、校对费等。

  该学报编辑对记者说,他们目前收取送审费和版面费两项费用,其编审流程是作者投稿后编辑部审看,如果论文达到送审水平就回函作者先交送审费;如果社外专家审看后认为可以发表,就通知作者交版面费。他表示说,收版面费是硬性规定,“环境类杂志基本都是这个价”。

  据介绍,该学报以前不收费,期刊改制后自负盈亏,没有拨款了,也开始收费。

  九江市一中学老师仇某在给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一份学术期刊发去一篇论文后,收到该期刊社要求他交690.07元版面费的一份回函,其中写道,“因本刊系综合性学术刊物,限于编辑部人手较少,需特聘教授、专家审改,故参照他刊做法,对符合发表要求的来稿,每1000字收取审改费150元”,“在本通知发出半个月后,我刊若没有收到您的回复,则视为自动放弃”。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权威期刊不收版面费。

  教科界人士纷纷呼吁

  改革职称评审制度

  一些学术期刊表示,收取版面费并不是说降低学术水平,也不是交了钱就什么论文都能发。尽管如此,许多教科界人士对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能否保持学术质量表示疑虑,并认为交版面费是论文能否刊发的直接因素。

  据分析,版面费问题是不完善的学术考评体制的畸形产物,如今评定职称、完成科研课题、攻读研究生等,都有一项考评指标,即要求要在公开刊物甚至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少发表一篇论文,实际水平再高也别想评上职称。有的高校还规定老师一年要发表多少篇论文,完不成扣奖金。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副处长严全胜说,期刊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收取版面费的情况,这与社会需求直接相关,其源头是职称晋升、科研考评制度。

  严全胜表示,目前新闻出版总署对版面费问题没有一个明确意见。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他们知道这种现象不合理,但也找不到好的治理办法,没法绝对禁止。

  江西师大法律系主任严三忠认为,如果不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机制,单凭一个禁令是难以刹住收取版面费歪风的。

  江西人事厅厅长揭赣元说,职称评审的目的是,促进老师多上讲台搞好教学,激励医生提高医术看好病,等等。单以论文定水平,与科学人才观不符。

湖南第二、三批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评估3人不合格

 中新湖南网1月9日电 湖南省教育厅昨天公布了全省第四批“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名单,吴运新等15人成为我省“芙蓉学者计划”第四批特聘教授人选,聘期从2007年1月1日算起。同时,还对各首批特聘教授进行了中期评估,对第二批、第三批特聘教授2005年工作进行了年度考核。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芙蓉学者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首批特聘教授中期评估和第二批、第三批特聘教授2005年工作年度考核情况进行了通报,首批特聘教授中期评估优秀7人、合格3人、不合格1人。中期评估不合格的不再续聘,中期评估优秀、合格的同意续聘,聘期2年。其中湖南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丘立教授中期评估为不合格,不再续聘。第二、三批特聘教授2005年工作年度考核优秀6人、合格8人、不合格2人。其中湘潭大学王力波教授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张冬林教授为不合格。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