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国际赛”中药不敌日韩“汉方”

时间:2012年4月23日
来源:奥一网

编辑推荐:

“我国中药的国外专利申请只占0.3%。而日本和韩国早就领先一步,并已抢占国际中成药7成以上的市场。”这是南都记者从日前在成都召开的“神农医药博士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广告
   X   

“我国中药的国外专利申请只占0.3%。而日本和韩国早就领先一步,并已抢占国际中成药7成以上的市场。”这是南都记者从日前在成都召开的“神农医药博士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据与会专家介绍,由于我国中医药企业专利及保护意识薄弱,国际市场上正遭受日本等汉方药的冲击。

300亿美元国际市场中国只占5%

来自同期召开的“现代中药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高峰论坛的信息也称,近年来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日本在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救心丸,年销售额达几亿美元;韩国的牛黄清心丸,源自于我国的牛黄清心液;日本 TeikokuSeiyakuCo.,Ltd.公司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保护,并且获得了授权。

有与会人士更是援引《世界专利数据库》的统计数据称,“我国中药专利的申请量已有10943个,但其中只有0.3%是在国际上申请的专利。”

而相比之下,国际上已有170家公司、40余个研究团体正从中药中寻找和试制新药。目前已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

有关数据还显示,在国际上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中,中国只占5%。

不过,就是在仅有的、令人尴尬的5%中,大约70%是中药材,技术附加值高的中成药不仅出口量少,而且也难以获得缘起于西方的专利制度的保护,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被仿制的危险。

除了外患还有内忧

据白云山和黄公司的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工作,不仅在国际市场上落后了一大步,在国内市场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也不容乐观。

国家知识产权局张清奎部长透露,目前我国中药专利申请有近一半都是个人来申请,中药企业之前很多都将精力放在中药品种保护和注册上。而且在专利法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专利法只适用于西药,从而白白浪费了机会。

有专家就在论坛上呼吁,建立中药知识产权的防线,对我国而言,已刻不容缓。

外企觊觎中药专利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一些专家此前发布的公开文章也称,外企对我国中药觊觎已久。

该校专家援引的统计资料称,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原应为国内的专利技术,但目前一些由外商投资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却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了这一领域。

外企抢注中药专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说,一些欧洲企业日前就在江苏抢注了多个品种的中药材专利。


在业内不少企业看来,当前部分发达国家运用高科技手段破译中药技术难关,正在成为一种更加隐秘的专利战。

比如青蒿素,这一在国际上屡屡获奖的中国创新药物,就曾被国外一家企业根据科研论文进行结构改造并抢先申请了专利。此外,国际上还有一些诸如诺维信等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提纯中药的信息,以期介入我国传统中药产业。(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这些公司一旦介入后,往往又以知识产权为武器,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再通过侵权赔偿来打压中国公司。


事实上,对于一些国际市场上热销的银杏叶制剂、日本的救心丹等产品,在国内企业看来,其实都是中药的“衍生物”。

据悉,为应对上述专利方面跳转,论坛举办期间,作为国内中成药企业的代表,广药集团白云山和黄已经正式启动了“春雷行动”,以期用悬赏的形式,用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者。

链接

国宝级中药普遍存在专利硬伤

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我国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但由于中药品种保护、保密处方等的保护与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接轨,目前,我国华佗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等“国宝”级中药也普遍存在专利硬伤。

据了解,1993年以前,即《专利法》尚未正式出台之前,我国主要依靠行政立法保护药品的知识产权。1993年以后,修订后的《专利法》开始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但由于大多数中药为复方制剂,但我国《专利法》只保护中药配方和配方的剂量,对配方的用途、加减则不能有效保护,一些企业因此转而选择了企业保密或寻求国家保密处方的方式保护自身权益。但这种保护方式与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接轨,已经成为拦在中药以药品的身份打入国际药品市场的一大障碍。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