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最近的这项研究表明,在猫被驯化的过程中,猫的脑容量有所减少:家猫的大脑比它们的野生祖先——非洲野猫的大脑更小。
2022年1月26日:对人类生活环境的适应永久性地改变了家养动物的行为、外观和解剖结构。驯养和野生哺乳动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特征来区分彼此,比如白色的皮毛斑点和驯服的行为(对人类的压力反应较低)。然而,要了解驯化背后的机制,也有必要研究一些不太明显的特征,比如头骨和大脑的变化。最近的这项研究表明,在猫被驯化的过程中,猫的脑容量有所减少:家猫的大脑比它们的野生祖先——非洲野猫的大脑更小。这证实了之前的研究,使用了新的数据样本,也观察了野生/家养杂交猫的大脑大小。
Raffaela Lesch(维也纳兽医大学动物福利科学研究所)、Kurt Kotrschal和W. Tecumseh Fitch(维也纳大学行为与认知生物学系),以及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的Georg Hantke和Andrew C. Kitchener,研究了家养猫与野生祖先相比,鼻子长度和颅容量的变化。鼻长和颅体积是评估头骨形状变化的两个参数,为了解驯化过程中大脑和行为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1972年的一份出版物比较了野生猫和家养猫的大脑容量,表明家养猫的大脑比它们的祖先(北非野猫)更小。目前许多驯养研究的假设都部分基于这项已有50年历史的研究结果。因此,有必要重复猫在驯化过程中大脑体积减小的发现。
与脑容量和口鼻长度变化密切相关的假说之一是Wilkins、Wrangham和Fitch的神经嵴/驯化综合征假说。该假说提出,在驯化过程中,驯化动物的选择导致神经嵴细胞分裂和迁移的减少。这些细胞是胚胎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负责色素沉着、应激反应以及颅骨和颌骨发育等。因此,这种神经嵴细胞的轻微缺陷可能会导致行为和颅骨解剖的改变。这一假说预测家猫的鼻子长度和脑容量都会缩短
研究人员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00多个猫头骨中测量并分析了它们的脑容量和鼻子长度。该研究证实,家猫的脑容量比它们的野生祖先小,但没有发现鼻子缩短。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