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合作互动中行为同步性研究:“读心眼神测试” 测量的心理化能力有何关键作用?

时间:2025年2月17日
来源:BMC Psychology

编辑推荐:

为探究合作互动中行为同步性与心理化能力的关系,塞梅维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以 “Behavioral synchronization of two individuals during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为主题的研究,发现 RMET 表现与行为同步性显著相关。该研究对理解社交互动机制意义重大,值得一读。

广告
   X   

匈牙利塞梅维什大学(Semmelwe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 Brigitta Kakuszi、István Bitter 和 Pál Czobor 在《BMC Psych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Behavioral synchronization of two individuals during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the role of the mentalization ability as measured by the 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 的论文。这篇论文在探究人际互动机制以及理解精神疾病社交障碍方面意义重大,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概述


该研究主要聚焦于合作互动中两人行为同步性与心理化能力(mentalization ability,指个体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之间的关系,采用了独特的双人实验设计,运用多种心理测量工具,深入分析了心理化能力测量指标 —— 读心眼神测试(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RMET)与行为同步性的关联,同时探讨了年龄、心理困扰、人格特质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背景


在社会交往中,人际同步行为起着基础性作用,而成功实现行为同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参与互动者具备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能力。TOM 能力影响着人们预测和解释他人行为的能力,是社会互动的基石。例如,Paal 和 Bereczkei 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合作倾向程度依赖于 TOM 能力,读心能力越强,合作意愿越高。

心理化概念比 TOM 更广泛,TOM 可视为心理化的基础能力。RMET 是一种广泛用于测量心理化、同理心和社会敏感性的工具,它通过让受试者根据眼睛区域图片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考察其读心能力。尽管 RMET 在单受试者设计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但以往研究多采用单受试者设计,这种设计在实际社交互动场景中的生态效度较低,难以反映真实、持续、双向的社会互动情况。同时,RMET 在实际社交互动任务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且年龄相关的 RMET 表现变化与人际协调之间的关系也有待研究。此外,心理困扰、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等因素对 RMET 表现与人际协调关系的影响也尚不明确。基于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

研究方法


  1. 参与者:研究招募了 48 名健康受试者,随机配对形成 24 个双人小组,他们彼此不熟悉。招募渠道多样,包括直接邀请、邮件通知以及在大学平台和社交媒体发布广告。受试者需排除当前或过往有精神、神经疾病以及头部受伤导致意识丧失的情况。所有参与者在研究前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2. 研究工具
    • 症状自评量表 90 项修订版(Symptom Check List 90R,SCL - 90R):用于测量心理困扰和精神病理学的总体严重程度,该量表涵盖九个精神病理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良好的聚合效度。
    • 成人版康纳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量表(Conners ADHD Scale’s adult version,CAARS):采用其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性子量表,评估个体的注意力和冲动特质。这两个子量表能有效捕捉与任务相关的人格特质,如低努力控制和冲动性。
    • 读心眼神测试(RMET):使用完整的 36 张图片测试集,受试者需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能描述图片中人物想法或感受的词汇,以此量化其心理化能力,用正确回答的比例来衡量 RMET 表现。

  3. 实验任务与流程:采用 Go/NoGo 反应时任务,要求参与者抑制反应。两人并排就座,实验中以国际情感图片系统中的图片为刺激,随机呈现。当图片出现时(Go 试验),参与者需尽快按键;若图片重复(NoGo 试验),则不按键。两人的目标是在合作中尽可能多地获得正确答案,同时尽可能减少错误。若两人在预设的 800 毫秒内对 Go 刺激做出反应,下一个刺激前的注视十字会变为白色作为反馈;若反应错误,十字会变红。
  4. 统计分析:以个体对 Go 刺激的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为主要测量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表征两人反应时间的同步性。运用随机回归的分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进行统计分析,该模型能更好地处理个体变异性和重复测量的序列相关性。分析中纳入年龄、性别、SCL - 90R 总分、CAARS 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性子量表得分等作为协变量,并将部分协变量转化为 z 分数以比较效应大小。

研究结果


  1. 研究样本的基本描述特征:样本中女性占比 65.0%,平均年龄 32.9(SD = 12.8)岁,25.0% 的受试者拥有大学学位。CAARS 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性子量表的平均总分分别为 8.7(SD = 6.1)分和 7.5(SD = 5.0)分,均处于理论最高分的下四分位数。SCL - 90R 平均总分为 25.04(SD = 22.2)。RMET 测试的平均准确率为 71%(SD = 10.0%)。
  2. 行为反应同步性与 RMET 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参与对的行为反应(RTs)同步性与 RMET 测量的表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F = 153.34,p < 0.0001)。RMET 表现为 100% 正确识别时,行为反应同步性(Pearson 相关系数 r = 0.41)显著高于 50% 正确识别时(r = 0.25)。
  3. 行为反应同步性、RMET 表现与年龄的关系:RMET 表现与年龄呈负相关(F = 5.79,p = 0.022),与性别和教育水平无关。行为同步性与年龄显著相关(F = 63.14,p < 0.0001),年龄越大,同步性越低,且 RMET 表现与年龄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
  4. 辅助分析结果
    • 心理困扰的影响:将 SCL - 90R 总分作为协变量纳入分析后,RMET 对行为同步性的影响仍具有统计学意义(F = 52.56,p <0.0001),而 SCL - 90R 总分的影响不显著(p> 0.05)。
    • 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性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与行为同步性呈负相关(t = -10.06,p < 0.0001),冲动性与行为同步性呈正相关(t = 12.59,p < 0.0001)。
    • 反应速度和变异性的影响:较短的反应时间(F = 210.61,p < 0.0001)和较大的反应时间变异性(以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衡量)(F = 120,p < 0.0001)均与更高的行为同步性相关,且纳入这两个协变量不改变 RMET 表现与行为同步性之间的显著关联。


研究结论与讨论


  1. 研究结论:该研究证实了 RMET 作为心理化能力测量指标,对预测合作互动中参与者实现行为同步的能力具有有效性。RMET 表现越好,行为反应同步性越高;年龄与行为同步性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同步性越低;纳入心理困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性等协变量后,RMET 表现与行为同步性之间的关联仍然显著。
  2. 讨论
    • RMET 的有效性:以往 RMET 多在单受试者设计中验证,本研究首次在实际人际互动的双人设计中证实其预测人际协调的能力,为 RMET 在社交互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依据。
    • 年龄的影响:年龄对行为同步性的负面影响,可能源于老年人执行控制功能下降,难以平衡多目标冲突。虽然 RMET 表现随年龄下降与多数研究相符,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且年龄相关变化与社交互动表现的关系需纵向研究深入探讨。
    • 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性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与行为同步性负相关符合常理,而冲动性与行为同步性正相关看似反直觉。但冲动性是多维度概念,在需要快速反应和注意力集中的任务中,冲动性可能有益,本研究任务正符合这一特点。
    • 行为数据的意义:反应时间和变异性与同步性的关系表明,较短反应时间和较高变异性可能反映更好的适应性,有助于在互动中更好地调整以配合对方,突出了适应性在社会协调中的重要作用。

  3. 研究意义:该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健康个体日常合作中的社交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识别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互动问题提供了参考。RMET 在预测实际人际合作功能方面的有效性,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支持,有望拓展其潜在应用范围,例如辅助诊断和评估社交障碍相关疾病,以及指导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制定等。
  4. 研究局限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实验图片的情感效价可能干扰任务表现,但未深入研究;实验范式虽能评估合作成功,但与现实世界合作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捕捉不同场景下的独特挑战;研究结果在神经或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外推性尚不明确;样本量有限,且受研究设计的后勤和组织限制,难以扩大;受试者压力水平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表现,未来研究需加以考量。

综上所述,塞梅维什大学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为合作互动中行为同步性与心理化能力的关系提供了新见解,尽管存在局限,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