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三种经皮 A1 滑车松解技术治疗扳机指的研究成果:切割潜能与安全性的新发现

时间:2025年3月1日
来源: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编辑推荐:

为解决经皮扳机指松解最佳技术尚无共识的问题,研究人员对比三种超声引导技术,发现 NK 和 K 技术更有效且同样安全。

广告
   X   

扳机指(Trigger Finger,TF),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奇特,却实实在在地困扰着不少人。它就像手指里藏了个调皮的 “小开关”,在屈伸手指时,会突然卡顿、弹响,严重影响手部的正常活动。据统计,普通人群中约有 3% 会受其影响。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在多数情况下能成功治疗,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术后恢复时间长、感染风险高,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医学界一直在努力探索。于是,各种经皮 TF 松解技术应运而生,其中超声(Ultrasound,US)引导下的手术操作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对于哪种技术才是最佳选择,还没有达成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来自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超声引导下经皮 A1 滑车(A1 pulley)松解技术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杂志上。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比三种超声引导下经皮 A1 滑车松解技术的切割潜能和安全性,评估它们对周围神经血管或肌腱结构的损伤情况。研究人员选用了三种不同的器械:针(Needle,N)、针刀(Needle - Knife,NK)和专门设计的刀(Knife,K)。

研究人员为开展此项研究,采用了尸体研究的方法。他们选取了 14 具新鲜冷冻的手部尸体(共 56 个三指节手指),这些尸体在实验前先在室温下解冻。参与实验的是三位具有丰富超声成像和超声引导介入操作经验(超过 20 年),但此前未进行过此次研究中手术技术操作的医生。在实验过程中,尸体的四肢被放置在仰卧位,手掌朝上。医生们首先用超声设备沿着屈肌腱轴进行检查,并标记出肌腱的纵轴和 A1 滑车的近端、远端边缘。之后,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技术进行 A1 滑车松解手术。术后,由一位对手术技术不知情的专家解剖样本,记录各项实验结果。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1. A1 滑车切割长度对比: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发现,针刀和刀技术的 A1 滑车切割长度明显长于针技术。无论是绝对长度(针刀平均为 5.55±3.07mm,刀平均为 6.29±4.07mm,针平均为 2.02±3.46mm ,针与针刀相比 p = 0.015,针与刀相比 p = 0.002,针刀与刀相比 p = 1.000 ),还是切割长度占滑车总长度的百分比(针刀平均为 51.61±28.34%,刀平均为 54.63±33.72%,针平均为 18.24±31.09% ,针与针刀相比 p = 0.008,针与刀相比 p = 0.003,针刀与刀相比 p = 1.000 ),针刀和刀技术都更具优势。
  2. 滑车松解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虽然三种技术在完全松解的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刀和刀技术实现了更多的实质性松解(切割长度大于滑车总长度 50%),且完整滑车数量更少。在并发症方面,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 11%,三种技术之间无显著差异。不过,在针刀组出现了 1 例主要肌腱损伤,且该组的肌腱和 A2 滑车损伤相对较多。此外,三种技术在滑车切口与最近的指侧副神经的最小横向距离上没有差异。
  3. 滑车松解部位分析:在 41 根手指中确定了滑车松解部位,三种技术在这一变量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表明在超声引导或辅助下进行 A1 滑车松解时,针刀和刀技术在实现 A1 滑车更长松解方面优于针技术。同时,三种技术在对周围神经血管或肌腱结构的损伤风险上没有显著差异,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过,研究也指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例如,虽然目前的结果显示了不同技术的特点,但还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确定最有效的经皮 A1 滑车切割技术。此外,对于不完全 A1 滑车松解的临床意义,如复发率和手指活动范围等问题,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而且,由于本研究是在尸体标本上进行的,未来可以考虑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确定不同技术之间并发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临床治疗扳机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了超声引导下经皮 A1 滑车松解技术的发展和优化,有助于医生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