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个隐匿在人体内部的 “杀手”,正以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在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众多因素中,微血管侵犯(MVI)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存在。MVI 指的是在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肿瘤细胞出现在血管腔内,这一情况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风险。然而,目前术后病理检查虽为 MVI 评估的金标准,却因存在时间滞后性,无法在术前为治疗策略提供及时指导,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预后不佳。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1 医院以及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研究人员携手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 2008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期间,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 1357 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抗病毒治疗情况、家族肝癌病史、糖尿病状况,以及术前血液检查指标(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等)和术后 MVI 病理结果等丰富信息。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人员运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深入探究 MVI 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了 PDW 的最佳截断值为 17.0。之后,研究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以此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研究结果令人瞩目。单变量分析显示,糖尿病、肝硬化、前白蛋白(PA)水平、肿瘤直径、肿瘤数量、乙肝病毒 DNA 载量 > 10⁴ 以及 PDW≥17 与 MVI 显著相关。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因素均为 MVI 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这些发现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都展现出了高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看,研究人员构建的列线图(nomogram)纳入了多个术前变量,如肿瘤直径、数量,以及糖尿病、肝硬化、PDW 等因素。通过对模型校准的评估,各项指标显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在生存分析中,依据风险模型将患者分为低 MVI 风险和高 MVI 风险组,结果发现低风险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均显著优于高风险组。这一结果直观地展示了该预测模型对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 PDW 和糖尿病影响 MVI 的潜在机制。PDW 反映了血小板的激活状态,激活的血小板会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这些因子能够促进肿瘤进展、血管生成和微血管侵犯。而糖尿病则通过慢性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营造了一个促炎和促纤维化的肝脏微环境,增加了肿瘤侵犯微血管的可能性。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和凝血活性增强,也有助于 MVI 的形成。
尽管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同时,研究未考虑所有可能影响 MVI 的因素,如肝功能和炎症指标等,且对 PDW 和糖尿病之间的机制关系探讨不够深入。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首次证实了 PDW 和糖尿病是预测肝癌术前 MVI 的可靠指标,并构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术前预测工具。这有助于医生在术前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推动肝癌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人员在开展研究时,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
- 数据收集:回顾性收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1357 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数据。
- 统计分析:运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确定 MVI 风险因素;使用 ROC 曲线分析确定 PDW 截断值;借助 R 语言进行列线图构建、校准曲线绘制和决策曲线分析(DCA),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