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健康领域,矮小症(Short Stature,SS)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矮小症指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 3 百分位数(-1.88SD) ,约 3% 的儿童受其影响。在中国不同地区,矮小症的患病率有所差异,如中部地区 6 - 23 个月儿童患病率为 5.9%,7 - 18 岁儿童患病率为 3.70%。其病因复杂,主要分为原发性生长障碍(如唐氏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继发性生长障碍(由环境因素导致,像内分泌疾病等)以及特发性矮小症(ISS,找不到明确病因),其中 ISS 患者占比达 60 - 80%。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自 1985 年应用于临床,2003 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矮小症,但长期使用存在注射不适、患者依从性降低等问题。2014 年,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相关矮小症,它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点。此前虽有研究证实 PEG-rhGH 和 rhGH 治疗 GHD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的局限,缺乏大规模人群数据及长期安全性监测,对于一些病因导致的矮小症治疗数据也不足。
为了填补这些研究空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名为 “中国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CGLS)” 的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前瞻性和回顾性的观察研究,计划持续 16 年,预计招募 10000 名年龄≥2 岁的中国矮小症儿童患者,分为回顾性队列(3000 人)、回顾性 - 前瞻性队列(3500 人)和前瞻性队列(3500 人) 。
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一是建立患者队列,从不同角度收集患者数据,回顾性队列收集既往治疗数据,回顾性 - 前瞻性和前瞻性队列则结合回顾与前瞻性数据收集;二是规范的数据收集流程,涵盖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三是运用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处理不同类型数据。
研究结果部分:
- 安全性评估:主要目的是评估 PEG-rhGH 和 rhGH 治疗矮小症的长期安全性,包括所有不良事件(AEs)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目前尚未得出具体结果,但研究过程中会持续监测记录。
- 疗效评估:次要目的是评估两种药物对不同病因导致的矮小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样尚未有具体结论,但研究设计了详细的评估指标和随访流程来获取相关数据。
- 探索性分析:探索性目标是比较 PEG-rhGH 或 rhGH 治疗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差(SDS)的变化,分析生长激素治疗对矮小症儿童营养状况和 IGF-1 水平的影响,目前也处于研究观察阶段。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该研究意义重大,它是中国首次针对 PEG-rhGH/rhGH 治疗儿童矮小症的大规模、长期、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将为中国学术界制定儿童矮小症诊断、管理和治疗的指南或共识提供全面、循证的数据支持。同时,有望减少矮小症儿童及其家长的疾病负担和心理负担,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治疗风险和收益,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推动中国儿童矮小症治疗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