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脂质纳米颗粒(LNPs)在核酸递送中尺寸单分散性对安全有效递送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微流控芯片制备 LNPs 并与传统薄膜水化法对比的研究。结果显示微流控法制备的 LNPs 尺寸更小、核酸负载更高等。这对药物研发意义重大。
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s,LNPs)旨在模拟细胞膜结构,因其生物利用度和多功能性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系统。尺寸单分散性对药物或核酸安全有效递送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基于微流控芯片制备尺寸可控且单分散的纳米颗粒的方法,并与传统方法对比。改变流速和脂质浓度会显著影响脂质纳米颗粒(LNPs)的物理性质,包括粒径和多分散指数。确定了最佳流速和脂质浓度,可制备出理想尺寸且低多分散指数的纳米颗粒。以此参数制备负载核酸的 LNPs,并与传统薄膜水化法制备的、脂质和核酸组成相同的脂质体对比。微流控法制备的单分散 LNPs 比传统方法制备的尺寸更小,核酸负载更高,对外部酶降解的保护能力更强。体外研究通过 RNA 干扰技术,用两种纳米颗粒转染 HeLa 细胞以评估核酸递送效率,结果显示 LNPs 和脂质体的核酸递送效率相当。此外,生物分布结果表明,LNPs 在小鼠体内排泄延迟,意味着其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这些发现表明 LNPs 凭借高负载能力,在体内有长期留存的潜力。研究结果突出了基于微流控的工艺在制备用于核酸递送的 LNPs 方面的优势,尤其在药物开发和制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