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斯特奇 - 韦伯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疾病,常累及神经、皮肤和眼部。其发病率在 1/20000 - 1/50000 之间,多数为散发病例,目前尚未发现与地理或种族的相关性。在 SWS 相关的眼部并发症中,青光眼最为常见,影响 30% - 70% 的患者。SWS 继发性青光眼(SG)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治愈率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护患者视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 SG 的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二、SWS 的发病机制
- 基因层面:SWS 通常由体细胞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型取决于相关基因。经典 SWS 多由 GNAQ 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蛋白 G 的一个亚基。GNAQ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发生时间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常见的错义突变 R183Q 及罕见的 Q209R 突变等,都会激活 RasRaf-MEK-ERK-mTOR 通路,致使细胞异常增殖。此外,巨噬细胞也参与 SWS 的发病过程,它可黏附于表达 GNAQ R183Q 突变的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参与血管畸形的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GNA11 突变也可引发 SWS,与 GNAQ-SWS 相比,GNA11-SWS 的面部葡萄酒色斑(port-wine birthmark,PWB)多呈斑片状或网状,颜色变化及神经系统受累程度有所不同。同时,GNB2 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也可能与 SWS 相关,提示 Yes 相关蛋白(YAP)可能参与 SWS 的发病机制。
- 胚胎学基础:SWS 的发病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受损有关。在胚胎发育的第 5 - 8 周,原始血管丛发育的第三阶段,神经嵴受损,此时皮肤、眼睛和头部的形成结构紧密相邻。皮质桥静脉缺失会阻碍大脑皮质的静脉回流,导致静脉淤血、压力升高和脑膜增厚,面部 PWB 可能是对硬脑膜静脉压力升高的一种皮肤引流反应。
- 青光眼的病理生理机制:青光眼在 SWS 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前房角畸形会使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升高的巩膜上静脉压(EVP)可表现为患眼巩膜外密集扩张的血管畸形,血液易反流进入施莱姆管;颅静脉发育异常导致的海绵窦高压,会阻碍眼部血液正常流出,引起脉络膜充血、增厚,进而阻塞房水流出通道。此外,小梁网 - 施莱姆管复合体的过早老化、睫状或脉络膜毛细血管畸形导致的液体分泌过多等也可能参与 SG 的发病。
三、SWS 的诊断
- 分期:SG 的发病具有双峰分布特点,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多在 0 - 2 岁发病,约占 60%,主要与前房角畸形有关,组织病理学显示虹膜高度插入、巩膜突发育不全等。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相比,SG 患眼的角膜通常较厚、透明度较好,角膜水肿和哈布纹(Haab’s striae)相对较少,眼压(IOP)也较低,但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晚发型多在儿童晚期或成年发病,主要与 EVP 升高有关,随着年龄增长,PWB 的血管肥大扩张可能也发生在巩膜上静脉。
- 临床症状
- 眼部表现:SG 多表现为开角型青光眼,也有闭角型青光眼的报道。眼部症状包括前节血管畸形,如结膜和巩膜上血管畸形;青光眼相关表现,如 IOP 升高、视神经损伤和视野改变;脉络膜毛细血管畸形(CM),表现为 “番茄红” 眼底;脉络膜和视网膜积液,多在滤过手术后出现;斜视和弱视,多由 SG 导致的视力损害引起。
- 皮肤表现:PWB 是 SWS 常见的皮肤表现,由分化异常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管进行性扩张引起。其最初表现为粉红色或红色斑块,随时间推移颜色加深,可能出现软组织肥大或增殖结节。PWB 多分布在面部,与三叉神经分布相关,尤其是眼支(V1),且其分布与 SG 的发生有关,如前额部 PWB 与 SG 高度相关。
- 神经表现:SWS 的神经系统异常包括癫痫、偏头痛、波动性偏瘫等,其中癫痫最为常见,多在出生后 2 年内发病。通过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脑膜血管畸形,若 1 岁后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癫痫发作史且 MRI 检查阴性,通常可排除 SWS 脑部受累。
四、SWS 的治疗
- 药物治疗
- β 受体阻滞剂:局部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眼药水可有效控制青光眼患者的 IOP,口服普萘洛尔对儿童皮肤血管瘤有治疗作用,且对 SG 患者有短期降眼压效果,但对 SWS 的脉络膜 CM 或 PWB 效果不明显,可能与 GNAQ 突变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信号活性有关。
- 前列腺素类似物(PGA):PGA 可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和细胞外基质(ECM)周转,促进葡萄膜巩膜外流。拉坦前列素理论上对晚发型 SG 降眼压效果较好,但对早发型效果不佳,且可能引起巩膜上血管充血、脉络膜积液等不良反应,在合并脉络膜 CM 的 SWS 患者中应谨慎使用。
- ROCK 抑制剂:Netarsudil 是一种 rho 相关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 IOP,尤其能降低 EVP。小规模研究显示其对 SG 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较少。
- 乙酰唑胺:口服乙酰唑胺可控制 SWS 患者的癫痫发作,可能与抑制碳酸酐酶同工酶活性、防止 pH 失衡和 γ- 氨基丁酸(GABA)活性改变有关,在围手术期使用可同时控制眼压和癫痫。
- 手术治疗
- 早期手术:早发型 SG 主要与前房角畸形有关,小梁切开术或房角切开术常作为初始手术方式。但房角切开术成功率较低,可能与早期 SG 存在多种致病机制有关;小梁切开术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术前 IOP、角膜状态等。
- 其他手术方式:滤过手术或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常用于晚发型青光眼。不同的青光眼引流装置各有特点,如艾哈迈德青光眼阀(AGV)可防止术后低眼压,Baerveldt 管可避免急性眼压降低,但这些手术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低眼压、管移位、阻塞等。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如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NPDS)和小梁切开 - 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CTNS),可避免滤过手术后眼压急剧下降导致的并发症,相对更安全。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术,如预防性巩膜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脉络膜脱离的风险,但该手术的必要性需谨慎评估。
- 围手术期管理
- 术前护理:全身方面,要注意预防围手术期癫痫发作,制定个性化的应急计划,可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预防;对于偏头痛,可采用睡眠、补水、使用布洛芬和止吐药等方法缓解。眼部方面,需全面评估患者眼部状况,可使用眼部 B 超和散瞳眼底检查检测脉络膜 CM,在 cardiologist 的指导下口服普萘洛尔降低术前 IOP 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常规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 术中措施:青光眼手术中要缓慢减压,防止低眼压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术中应用高粘度透明质酸钠、紧密缝合瓣膜和术者轻柔操作有助于维持前房稳定;使用缩瞳剂可暴露小梁网结构,扩大手术视野。
- 术后监测:术后常规使用局部类固醇和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根据手术类型使用特殊药物,如缩瞳剂预防房角粘连。密切监测术后并发症,如前房积血、脉络膜积液、IOP 升高等,轻微前房积血可自行吸收,必要时进行前房冲洗;IOP 升高时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或进行前房穿刺。定期进行眼部 B 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多学科随访
SWS 涉及神经科、皮肤科和眼科等多个学科,长期的跨学科随访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由于 SWS 患者终身有患青光眼的风险,定期眼部检查对监测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必不可少;癫痫也是终身疾病,应积极治疗以控制发作。对于 SWS 患者的皮肤问题,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面部 PWB 的浅层皮肤激光治疗会影响 IOP,但婴儿和幼儿期应避免皮肤干预,直至脑部侧支循环改善和大脑成熟关键期过后。此外,SWS 患者常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家庭成员和临床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处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儿童。建立多学科转诊和综合管理平台,有助于早期发现其他系统性疾病并及时干预。
六、结论
SG 的治疗极具挑战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综合管理。PWB 的分布模式可作为筛查青光眼的指标,尤其是前额部有 PWB 的患者。药物和手术是 SG 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 SWS 的解剖异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非穿透性手术相对更安全。SWS 的体细胞突变引发了一系列分子过程,未来可针对相关生物靶点和致病通路开展进一步研究。由于 SWS 发病率低,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和成熟的多学科会诊转诊模式,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认识和治疗 SWS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