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通过构建2008年汶川Mw7.9地震后岷江流域的源-汇沉积物收支模型,首次量化了地震滑坡引发的床载(bedload)主导型沉积脉冲。研究发现震后十年间河流输沙量增加5.7倍,其中床载通量占比高达65-26+12%,揭示地震诱发的地貌扰动可通过床载主导机制持续影响下游洪涝风险达百年尺度。
当7.9级汶川地震撼动青藏高原东缘时,山体滑坡像暴雨般向岷江注入巨量碎屑物质。科研团队通过精妙的源-汇收支分析发现,这些"地震遗产"在河道里演变成持续十年的沉积物狂欢——床载(bedload)这位平时低调的搬运工突然成为主角,贡献了65%的输沙量,比震前飙升27倍!就像给河流装了涡轮增压器,岷江的输沙效率维持着5.7倍的超常发挥。
更惊人的是,这些"地震记忆"的清除需要百年时光。床载颗粒们跳着"搬运华尔兹",在河道里形成持久的沉积脉冲。不过这场地貌派对终将落幕:随着植被恢复和沉积物特性演变,未来的输沙速率可能上演新的变奏曲。这项研究为理解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链(如河道淤积和洪水)提供了关键参数,警示我们大地震的"后遗症"会通过床载机制持续数十年影响下游安全。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