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组分类工具T-CLASS:基于自适应特征学习的衰老与长寿机制解析新方法

时间:2025年8月16日
来源:Aging Cell

编辑推荐:

本研究开发了在线工具T-CLASS(Transcriptomic CLassification via Adaptive learning of Signature States),通过ANOVA分析和肘点法筛选最优基因集,实现对衰老和长寿相关转录组数据的精准分类。该工具在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和人类细胞衰老模型中均表现出优于现有机器学习方法的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利福平(rifampicin)和阿曲库铵(atracurium)通过饮食限制(DR)途径延长寿命的新机制。

广告
   X   

3.1 T-CLASS计算框架的开发

研究团队构建了T-CLASS这一集成化分析平台,其核心流程包括:RNA-seq计数矩阵输入→基于ANOVA的F值排序→肘点法确定最优基因数→多维标度(MDS)降维可视化。该工具创新性地采用参数化统计方法,筛选出653个能区分线虫三种长寿模式(rIIS、DR、rMF)的关键基因,其聚类评分(0.59)显著优于传统MDS(0.21)。在人类细胞衰老模型中,T-CLASS筛选的1508个基因成功区分辐射、癌基因诱导等不同衰老类型,证实其跨物种适用性。

3.2 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解析

通过WormCat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rIIS特异性基因富集于"催化活性"(含胰岛素降解酶IDE相关肽酶),DR相关基因与"毒性物质响应"通路相关,而rMF特征基因则显著关联线粒体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受体daf-2不同突变体的转录组差异与寿命延长程度呈正相关(r2=0.82),提示转录组距离可预测基因型效应强度。

3.3 突变体分类验证

工具准确将已知长寿突变体归类:daf-2(e1370)归入rIIS,eat-2(ad1116)归入DR,isp-1(qm150)归入rMF。特别的是,生殖缺陷突变体glp-1(e2141)被归类为rIIS,这与既往发现的DAF-16/FOXO通路共享机制一致;而缺氧敏感突变体vhl-1(ok161)归入rMF组,符合HIF-1与线粒体功能的协同调控理论。

3.4 小分子药物的机制预测

对10种促长寿小分子的分析中,T-CLASS首次将利福平、阿曲库铵归类为DR样物质。实验验证显示:

  1. 1.

    两种药物处理成年线虫(非幼虫期)可显著延长寿命(利福平+68%,p<0.001;阿曲库铵+13.6%,p<0.001)

  2. 2.

    在DR条件下无叠加效应(利福平+1.7%,p=0.5)

  3. 3.

    生殖模式呈现DR特征——早期后代减少而晚期增加,但总繁殖量不变(p>0.05)

4 讨论与展望

相比XGBoost、Boruta等机器学习方法,T-CLASS在数据集级分析中表现更稳定(分类准确率>85%),而Boruta在样本级分析中抗批次效应能力更强。未来可通过整合端粒动力学(telomere dynamics)等多组学数据,进一步提升衰老预测精度。该工具已部署于http://www.t-class.kaist.ac.kr,为衰老机制研究和抗衰老药物开发提供新范式。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