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篇开创性研究通过海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DAS/DTS),首次实现了对格陵兰潮水冰川崩解过程链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揭示了冰山崩解通过激发瞬态内波(IGWs)成为海底融化的放大器,建立了崩解-海啸-内波-洋流的多尺度耦合机制,为解决当前冰前消融模型(GrIS)的预算缺口提供了关键过程尺度证据。该技术为冰川-海洋相互作用研究带来了范式转变。
【小尺度裂隙】
冰川崩解过程始于持续不断的冰体裂隙活动,分布式声学传感(DAS)以毫秒级时间分辨率捕捉到频率>20Hz的声学信号。与陆地地震仪记录的杂乱波形不同,海底光纤阵列清晰显示出相位相干的声波传播(传播速度1,500 m s-1),揭示了峡湾底部厚层沉积物覆盖特征。裂隙事件每分钟发生数次,为后续冰山崩解埋下伏笔。
【冰山分离】
当裂隙网络扩展至临界规模,秒级时间尺度的冰山分离事件随之发生。DAS记录到1-10Hz频段的Scholte波(界面波,速度230±40 m s-1),其频散特性反映出冰川前缘未固结沉积物的特殊结构。研究期间共检测56,000次崩解事件,体积小至100 m3的冰山也能被识别,灵敏度较传统陆地雷达干涉测量(TRI)提升200倍。值得注意的是,35,000次事件伴随高阶Scholte波(约800 m s-1),首次确证海底崩解与水上崩解的比例上限为2:3。
【崩解诱发海啸】
体积≥50,000 m3的冰山崩解会激发表面重力波(SGW),形成周期5-30秒的峡湾海啸。通过f-k变换分析,DAS记录到符合深水极限(水深>0.5λ)的波频散特征,群速度达31 m s-1。最大事件(体积300,000 m3)产生1.6米波高的海啸,在海底山脊处产生显著反射。研究提出基于光纤的 tsunami早期预警系统(TEWS)可提供约2分钟预警时间。
【内波放大融化】
崩解事件最关键的发现是激发内重力波(IGW)。DTS温度剖面显示阶梯状温盐结构(Turner角Tu=50±6°),内波以15-30分钟周期垂直位移温跃层达60米,对应1.2°C温度波动。计算显示内波诱导的垂向流速达5 cm s-1,通过三方程模型估算每日海底融化速率可达1 m day-1,与冰川前缘平均运动速度(4.5 m day-1)相当,揭示崩解通过内波显著增强非羽流区的环境融化。
【冰山衰变命运】
分离后的冰山在峡湾漂流时产生独特的内波尾迹,DTS记录到海底温度骤降0.8°C。通过涡激振动(VIV)分析,测得海底瞬时流速达20 cm s-1。最终冰山通过高频裂隙("枪声般爆裂")解体会形成冰混杂体(mélange),其堆积密度直接影响后续崩解活动的抑制效果。海底光纤首次完整记录了从裂隙萌生到冰混杂体形成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这项研究通过革命性的海底光纤观测技术,建立了崩解事件与海洋热输运的新因果链条,特别是揭示了内波驱动的融化放大机制。该发现为解释现有模型低估海底融化1-2个数量级的现象提供了物理基础,对预测格陵兰冰盖(GrIS)物质平衡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具有深远意义。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