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锂金属电池(LMBs)因传统电解质固有限制导致的性能瓶颈,研究人员创新性提出去局域化电解质设计。该策略通过构建无序溶剂化微环境,成功将Ni90||Li软包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604.2 Wh kg?1(5.5Ah)和618.2 Wh kg?1(5.2Ah),并实现NCM811||Li电池组480.9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输出。这项突破为达成Battery600和Pack480目标提供了全新电解质设计范式。
在追求下一代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发展的道路上,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MBs)犹如等待解锁的宝箱。传统电解质设计始终受限于溶剂主导或阴离子主导的单一溶剂化结构,就像被束缚手脚的舞者难以展现全部潜力。科学家们另辟蹊径,开发出革命性的去局域化电解质,通过诱导形成无序溶剂化微环境,巧妙规避了动态能垒并稳定了电极-电解质界面。
这项设计让锂金属电池化身"能量密度冠军":在电解液用量仅1.0 g Ah?1的5.5安时Ni0.9Co0.05Mn0.05O2(镍钴锰氧化物,Ni90)||Li软包电池中斩获604.2 Wh kg?1的佳绩,更在0.9 g Ah?1的超低电解液用量下将5.2安时电池的能量密度推至618.2 Wh kg?1。这些"电池运动员"还展现出惊人的耐力——分别稳定循环100次和90次。
当这项技术应用于70-104伏电压平台的NCM811||Li电池组时,3,904瓦时的总能量和480.9 Wh kg?1的能量密度指标,犹如为电动汽车装上了"持久续航引擎"。这项研究犹如点亮了明灯,证明突破传统溶剂化结构的桎梏,才是实现Battery600和Pack480宏伟目标的康庄大道。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