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CT:胰腺癌囊性病变检测的新希望

时间:2025年4月22日
来源:La radiologia medica

编辑推荐:

在腹部影像检查中,胰腺囊性病变(PCLs)常为偶然发现,且部分可能恶变,准确检测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对比光子计数探测器 CT(PCD-CT)与能量积分探测器 CT(EID-CT)检测 PCLs 的效果,发现 PCD-CT 诊断准确性更高、图像质量更好且辐射剂量更低,有助于临床诊断。

广告
   X   

在医学影像的世界里,胰腺囊性病变(PCLs)就像一群隐藏在身体深处的 “神秘访客”。它们常常在腹部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而且出现的频率可不低,在 24%-49% 的腹部断层成像研究中都能 “现身”。这些病变可不容小觑,其中不少可能是癌前或恶性病变,但由于它们与周围胰腺组织和内脏脂肪的对比度较低,在传统的能量积分探测器 CT(EID-CT)检查中,就像隐身了一样,很难被清晰地发现,其检测率远远低于磁共振成像(MRI),这可让医生们十分头疼。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Freiburg Medical Center)的 Stephan Rau、Thomas Stein 等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在新兴的光子计数探测器 CT(PCD-CT)技术上,试图探究它在检测 PCLs 方面是否能带来新的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La radiologia medica》杂志上。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到了几个关键技术方法。他们收集了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连续接受腹部对比增强 PCD-CT 或 EID-CT 检查且需要临床随访成像的患者数据。使用特定的 CT 扫描设备进行图像采集,如 PCD-CT 扫描采用 NAEOTOM Alpha 扫描仪,EID-CT 扫描采用 SOMATOM Force 扫描仪。同时,以多参数 MRI 作为参考标准,由多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 CT 图像进行评估,判断 PCLs 的存在与否,并对图像质量、病变清晰度和诊断信心进行评分。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患者特征:最初纳入 229 名患者,经过一系列排除后,最终 106 名患者纳入分析。这些患者平均年龄 62.7±12.6 岁 ,42.5% 为男性。MRI 检查发现 46 名患者存在 PCLs,平均大小为 8.5±7.5mm。
  • 诊断准确性:PCD-CT 检测 PCLs 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 EID-CT。PCD-CT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EID-CT 为 0.74;PCD-CT 的敏感性为 76.8%,EID-CT 为 59.4% 。对于不同大小的 PCLs,PCD-CT 也展现出优势,如阈值直径≥5mm 的 PCLs,PCD-CT 的 AUC 为 0.87,敏感性为 86.4%;阈值直径≥10mm 的 PCLs,PCD-CT 的 AUC 为 0.95,敏感性为 90.5%。
  • 图像质量:无论是主观评价还是客观分析,PCD-CT 的图像质量都更胜一筹。在主观评价中,PCD-CT 的整体图像质量、病变清晰度和诊断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 EID-CT;客观分析显示,PCD-CT 的病变与正常胰腺实质的密度差异更大(94.1 HU vs. 76.6 HU),且图像信号更均匀(CV:0.19 vs. 0.24)。
  • 辐射剂量:PCD-CT 的辐射剂量(7.13±2.61 mGy)明显低于 EID-CT(8.68±3.53 mGy)。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显示,PCD-CT 在检测 PCLs 方面,相比传统的 EID-CT,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更优质的图像质量,并且辐射剂量更低。这意味着在日常临床诊断中,PCD-CT 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更多原本可能被遗漏的 PCLs 患者,为后续的个性化诊疗和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持。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没有长期随访和组织病理学关联,仅研究了 PCLs 的检测而未对病变进一步表征,且只评估了机构标准成像协议等。但这并不影响其重要意义,它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有望推动医学影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