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BTKA)二次手术最佳时机:患者自主决定间隔时间的新策略

时间:2025年4月22日
来源:BMC Surgery

编辑推荐:

在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BTKA)中,二次手术时机尚无定论。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 528 例患者,按手术间隔分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决定间隔时间对术后结局无显著影响,但间隔超一年利于二次术后恢复。为临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参考。

广告
   X   

在骨科领域,膝关节疾病是困扰众多患者的常见问题。对于患有严重双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来说,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BTKA)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BTKA 有同时进行、同次住院内分期进行以及不同次住院分期进行等多种方式。同时进行 BTKA 虽有减少住院时长、缩短康复周期和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但会增加失血、死亡风险以及围手术期全身并发症,尤其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和肺栓塞 ,而且对于高龄、高体重指数、有肺部疾病或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并不适用。
分期 BTKA 分两次手术,能让患者有足够时间从首次手术中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然而,二次手术的最佳时机一直没有明确结论。以往研究在这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有的研究未达成共识,有的缺乏自身对照比较以减少偏差。为了填补这些研究空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Surgery》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期间 528 例接受分期 BTKA 患者(1056 膝)的临床资料。研究人员排除了同时进行 TKA、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不同 Kellgren-Lawrence(K-L)等级以及因骨折需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最终纳入 510 例因严重双膝骨关节炎接受相同手术的患者。

研究人员按手术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A 组(≤180 天)、B 组(>180 天且≤365 天)、C 组(>365 天)。比较三组二次关节置换术(A2 vs. B2 vs. C2)的情况,并在每组内比较首次和二次手术(A1 vs. A2、B1 vs. B2、C1 vs. C2 )。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减少混杂因素影响,匹配变量包括年龄、性别、BMI 等。分析的临床结局指标包含住院时长(Length of Stay,LOS)、术后 3 个月内再入院率等。

在结果方面,首先是未匹配数据显示,A 组患者年龄小于其他两组,其他项目组间相似。匹配数据后,三组基线协变量良好匹配,围手术期特征相似。A2、B2、C2 组间围手术期结局、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在首次和二次 TKA 的比较中,A1 和 A2 组比较,LOS 有显著差异,其他结局无差异,主要并发症和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无差异;B1 和 B2 组比较,B2 组 LOS 更短,B1 组氨甲环酸消耗量更低,其他结局无差异,主要并发症和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无差异;C1 和 C2 组比较,C2 组 LOS 更短,引流液量和额外吗啡镇痛消耗量更低,额外氨甲环酸消耗量更高,其他临床结局无差异,C2 组医院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更低 。

研究结论表明,当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BTKA)的手术间隔由患者决定时,不同间隔时间对术后结局、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然而,延长手术间隔可能有利于二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更快恢复。尤其是当间隔超过一年时,减少术中失血、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长等优势更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所以,如果患者愿意等待,建议首次手术后至少一年再进行二次手术。

该研究意义重大,为临床医生制定分期 BTKA 二次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同时,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单中心回顾性设计样本代表性有限、部分关键临床功能结局数据缺失、分组时间间隔可能不合理以及随访期较短等 。未来还需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但该研究采用的严格匹配方法和对患者自主决定间隔时间的关注,为分期 BTKA 手术时机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研究人员开展研究时用到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包括: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 2015 - 2019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28 例患者临床资料;倾向得分匹配(PSM),用 R 语言 MatchIt 包匹配相关变量减少混杂因素;统计分析,运用方差分析、Fisher 最小显著差异检验、Pearson 卡方检验、配对 t 检验等方法分析数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