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二烯 1,4 - 氢化研究背景
共轭二烯的 1,4 - 选择性氢化在有机合成中意义重大却颇具挑战。过去几十年,虽已开发多种方法,但在控制选择性和底物范围方面仍存在问题。多数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钯(Pd)、铂(Pt)、铜(Cu)等,存在成本高、毒性大或稳定性差等缺点,且难以控制反应选择性。部分 Ru、Rh 催化的反应底物范围有限,光化学和电化学方法也未能有效解决选择性和底物范围的问题,因此,开发新方法迫在眉睫。
实验内容
- 反应条件优化:以 5 - 甲基 - 1 - 苯基吡啶 - 2 (1H)- 酮(1a)为模型底物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噻吨酮(TX;5 mol %)和三氟甲磺酸(TfOH;10 mol %)为光催化剂,三苯基膦(PPh3;1.1 equiv)为电子供体,水(H2O;1.5 equiv)为氢源,在四氢呋喃(THF)中经紫色发光二极管(LED)照射,可得到 1,4 - 氢化产物 5 - 甲基 - 1 - 苯基 - 3,6 - 二氢吡啶 - 2 (1H)- 酮(2a),核磁共振(NMR)产率为 28%。经溶剂筛选,确定 1,2 - 二氯乙烷(DCE)为最佳溶剂,此时产物 NMR 产率达 76%。增加 PPh3用量可使2a定量生成,确定 1.5 equiv 的 PPh3为最佳用量。降低催化剂用量实验发现,2.5 mol % 的 TX 和 10 mol % 的 TfOH 为最佳反应条件,2a的分离产率可达 90%。其他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如 4CzIPN 和 EosinY 无催化活性,有机胺类电子供体也不适用于该体系。最终确定条件 A(2.5 mol % TX,10 mol % TfOH,1.5 equiv PPh3,1.5 equiv H2O,0.01 M DCE,紫色 LEDs,室温 [RT])用于 1,4 - 氢化反应。
- 底物范围考察:在优化条件下,考察了多种含不同官能团的环状共轭二烯底物。N- 苯基吡啶酮上的各类供电子基团(如甲氧基、乙酰氧基、羟基、甲基)、空间位阻较大的叔丁基和苯基、卤素以及吸电子基团(如甲氧羰基、乙酰基、甲酰基、氰基、三氟甲基)均能较好兼容,反应可得到中等到优秀产率的目标产物。N- 甲基或N- 己基环内酰胺、N- 苄基吡啶酮以及硫代吡啶酮也能在该条件下反应,分别得到相应的还原产物。
对于链状共轭二烯底物,(2E,4E)-N,N,N,N- 四乙基己 - 2,4 - 二烯二酰胺(1y)反应可得到相应 1,4 - 氢化产物(2y),产率为 67%。N- 丁基和N- 苄基二酰胺以及N- 苯基上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底物均能顺利反应,含氰基和酰胺基的共轭烯烃也可高效转化。通过 X 射线晶体学分析发现,链状共轭二烯反应生成E- 烯烃,环状共轭二烯受环结构影响生成Z- 烯烃,且所有测试反应均无其他副产物生成。
- 合成应用:为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1a进行克级规模实验,2a的合成效率几乎不受影响。该方法可用于合成内源性代谢物 (E)-2 - 丁烯 - 1,4 - 二羧酸(3ag),即使是 (2Z,4Z)- 二烯(1ag),也能得到E- 烯烃产物(2ag)。此外,1ah的氢化产物2ah可用于制备桥连含氮双环化合物,且该方法相比以往报道,大大提高了2ah的产率(从 11% 提升至 76%),还避免了使用高压容器和危险试剂如丁基锂。
- 机理研究:控制实验表明,TfOH、PPh3、H2O 和光照均为 1,4 - 选择性氢化反应的必要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导致少量 [2 + 2]- 光环化加成产物生成,无光照射时在 80°C 下不发生反应,排除了热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光开关实验显示,反应仅在光照下发生,量子产率为 0.04,表明反应可能通过光氧化还原催化进行,且不存在显著的自由基链反应。
UV - 可见光谱表明,1a与 TfOH 混合后吸收峰蓝移至 UV 区域,暗示1a羰基可能发生质子化;1a与 PPh3混合无明显颜色变化和新吸收带,说明体系不太可能形成电子供体 - 受体复合物。Stern-Volmer 荧光猝灭实验表明,9-HTXTF∗更容易被 PPh3猝灭。18O 标记实验证实 PPh3为还原剂,且 O=PPh3中的氧原子来源于 H2O。
以1ai为底物时,除少量目标产物2ai(产率 9%)外,还观察到 16% 产率的3ai,为反应过程中生成自由基中间体4提供了证据。氘代实验表明,H2O 作为氢源,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碳负离子。随着 D2O 用量增加,氘代比例相应上升。对氘代位置和比例的深入研究,推测出了复杂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形成机制。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光催化剂 9-HTXTF 吸收光子形成光激发态 9-HTXTF∗,9-HTXTF∗将 PPh3单电子氧化,生成还原物种 9-HTXTF⋅−和自由基阳离子 Ph3P⋅+,后者被 H2O 进攻并歧化生成 Ph3P、H2O 和 Ph3P = O。TfOH 活化底物1a形成11,增强底物的单电子还原能力。11接受 9-HTXTF⋅−的电子形成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12,12质子化生成自由基26,部分26经单电子氧化和 β-H 消除再生1a,大部分26经 9-HTXTF⋅−单电子还原生成碳负离子27和28,它们分别通过质子化和快速质子化及异构化最终形成产物。
研究总结
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共轭二烯 1,4 - 氢化方法,该方法无需金属催化剂,使用绿色氢源,能高选择性地将多种共轭二烯还原为相应烯烃,且无异构体生成。机理研究证实了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质子转移(PT)过程的发生。该方法为 1,3 - 二烯向 1,4 - 氢化烯烃的转化提供了新的绿色可持续途径,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