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泌尿系统肿瘤的舞台上,膀胱癌可谓是一位 “常客”,它是泌尿系统中极为常见的肿瘤类型,尤其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约 70% 的膀胱癌患者在确诊时都属于这一类型。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卡介苗(BCG)或化疗药物灌注是标准治疗方案,然而,高达 60 - 70% 的复发率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医生和患者的心头,这也迫切地表明现有的治疗策略急需改进。与此同时,临床上对于 TURBT 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后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策略,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而且,现有的监测肿瘤负荷的方法,像膀胱镜检查和尿液细胞学检查,要么具有侵入性,让患者承受痛苦,要么灵敏度较低,容易 “漏网之鱼”;非细胞生物标志物也无法有效地量化肿瘤负荷。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寻找一种可靠的方法来监测肿瘤负荷、探究新的临床策略迫在眉睫,这也成为了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原因。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的研究人员勇挑重担,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前瞻性研究。他们致力于建立一种可靠的活跃尿癌细胞(AUCC)定量检测方法,并探究持续生理盐水膀胱冲洗(CSBI)作为一种可行临床策略的疗效。最终,他们收获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了《Cellular Onc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构建了包含 324 例 NMIBC 患者和 92 例对照个体的样本队列。接着,采用基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检测方案来检测 AUCC ,并通过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WGS)对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来捕获和鉴定膀胱癌细胞 。
下面来详细看看研究结果。
- TERT - 基于的检测方案准确识别 AUCCs:研究人员用 oHSV1 - hTERTp - GFP 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J82、UM - UC - 3),结果显示转染效率高,GFP 表达强,模拟样本捕获效率达 80 - 90%,各浓度梯度检测呈线性关系。通过流式细胞术对患者来源的 AUCCs 进行表征,发现其形态和表型有明显特征。经单细胞 WGS 分析,确认捕获的 AUCCs 为肿瘤细胞,证明了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 TERT - 基于的 AUCC 检测对膀胱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研究人员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 ROC 分析,训练集 AUC 为 0.910,最佳阈值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0.838 和 0.873;测试集 AUC 为 0.904 。10 折交叉验证显示,该检测在总队列中诊断效能稳定,且诊断性能随膀胱癌患者风险分类增加而提升,优于传统尿液细胞学检查。
- AUCC 计数与膀胱癌临床特征显著相关:术前基线分析表明,AUCC 水平与膀胱癌多种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存在黏膜下浸润、高级别肿瘤、多发癌灶、肿瘤大小≥2cm、有膀胱刺激征、尿白细胞 / 红细胞阳性的患者,AUCC 水平更高,且 AUCC 水平随风险分类增加而显著升高,但与肿瘤复发或初次发病无关。
- CSBI 有效加速 TURBT 术后播散肿瘤细胞排出:对 324 例接受 TURBT 的膀胱癌患者围手术期 AUCC 水平分析发现,术后第 1 天 AUCC 显著增加,说明 TURBT 会引发肿瘤细胞播散,且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不足以清除这些细胞。CSBI 组患者术后第 5 天 AUCC 下降趋势更明显,尤其是高风险、高级别、多发肿瘤等具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表明 CSBI 能加速播散肿瘤细胞排出,降低复发风险。
- 高风险复杂手术患者可能从 CSBI 中更多获益:对 104 例高风险患者进行 2 年随访,发现接受 CSBI 的高风险患者 2 年内无病生存期(DFS)有改善趋势,手术时间≥60min 的高风险患者从 CSBI 中获益更明显,虽然目前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趋势明显,需进一步扩大队列研究确认。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人员建立的 AUCC 定量检测方法在 416 例受试者队列中展现出高诊断准确性,其水平与膀胱癌复发风险因素显著相关。TURBT 术后 AUCC 水平升高,证明手术会导致肿瘤细胞播散且即刻灌注无法完全清除。CSBI 能加速播散肿瘤细胞排出,降低其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和复发风险,尤其对高风险复杂手术患者效果更明显。该研究为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依据,强调了 CSBI 作为术后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也为后续进一步优化膀胱癌治疗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在未来改善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