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靶向纳米平台联合抗氧化纳米氧化铁缓解溃疡性结肠炎进展

时间:2025年5月1日
来源:iScience

编辑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面临挑战,现有药物治疗存在诸多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 ZIF-8@IONPs 及 HA@ZIF-8@IONPs 纳米平台。结果显示,该纳米平台能有效减轻 UC 小鼠肠道损伤,通过调节 ROS、激活 Nrf2 和抑制 NF-κB 通路发挥作用,为 UC 治疗提供新方向。

广告
   X   

在人体的肠道健康领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就像一个隐藏在肠道里的 “捣乱分子”,给人们带来不少麻烦。UC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全球范围内,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在不断攀升。得了 UC,患者常常会被腹痛、里急后重感以及 bloody diarrhea(血便)等症状折磨,而且病情还容易反复发作。更糟糕的是,与其他肠道炎症疾病相比,UC 患者患癌风险和死亡率更高,这无疑给全球的健康事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UC 的治疗手段虽然不少,但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常规的口服药物在胃肠道里会遇到各种 “阻碍”,比如强酸性的胃液、各种消化酶,还有数量和种类不断变化的细菌。这些因素会让药物的稳定性大打折扣,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 UC 治疗策略,成了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 UC 的发展和恶化过程中扮演着 “帮凶” 的角色。在 UC 患者体内,肠道持续的炎症会导致 ROS 大量产生,这些过量的 ROS 就像一群 “小破坏分子”,会对肠道上皮细胞中的 DNA、蛋白质和脂质造成损伤。细胞受损后,可能会出现凋亡或坏死的情况,这进一步破坏了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不仅如此,过量的 ROS 还会刺激免疫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让局部炎症变得更加严重,从而推动 UC 病情的发展。所以,控制氧化应激、减少 ROS 的产生,就成了缓解 UC 的重要治疗思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纳米平台,希望能为 UC 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研究人员将氧化铁纳米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s)整合到沸石咪唑酯骨架 - 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8,ZIF-8)中,构建出了 ZIF-8@IONPs 纳米平台,之后又通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表面修饰,得到了 HA@ZIF-8@IONPs。最终,研究发现这种纳米平台在治疗 UC 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i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开展研究时,用到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材料制备方面,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 PSC 包被的 IONPs,再用特定方法将 IONPs 整合到 ZIF-8 中形成 ZIF-8@IONPs,之后通过搅拌反应制备出 HA@ZIF-8@IONPs 。在表征分析上,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X 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能量色散光谱(EDS)等技术对纳米材料的形貌、粒径、电位、晶体结构等进行分析 。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 8(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炎症指标,荧光成像评估 ROS 清除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水平,还建立了 DSS 诱导的小鼠 UC 模型进行体内研究。

合成及表征 ZIF-8@IONPs


研究人员采用一锅法合成了 ZIF-8@IONPs,成功将 IONPs 整合到 ZIF-8 框架内。通过 TEM 观察发现,ZIF-8 的粒径约为 100nm,而 ZIF-8@IONPs 的粒径在 150 - 200nm 之间,比 ZIF-8 稍大,但形态变化不大。EDS 元素映射证实了 IONPs 成功掺入,DLS 测量显示 ZIF-8@IONPs 的流体动力学直径略有增加,且 IONP 浓度对粒径影响较小。Zeta 电位分析表明,ZIF-8 带正电,结合 IONPs 后变为带负电,且 IONP 浓度越高,负电荷越强。FT-IR 光谱和 XRD 图谱显示,ZIF-8@IONPs 保留了 ZIF-8 的特征峰,说明 IONPs 的掺入未改变 ZIF-8 的化学结合和晶体结构。同时,ZIF-8 和 ZIF-8@IONPs 在不同时间点的流体动力学直径无明显变化,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ZIF-8@IONPs 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ROS 清除及抗炎活性


在体外实验中,CCK-8 实验表明 ZIF-8@IONPs 在 50μg/mL 浓度下对 RAW 264.7 细胞的细胞毒性可忽略不计。活 / 死染色和 F-actin/DAPI 染色显示,经 ZIF-8@IONPs 处理的细胞大多呈绿色荧光,细胞骨架和细胞核形态正常。ELISA 检测发现,ZIF-8@IONPs-1.0 组的 TNF-α 分泌水平最低,抗炎效果最佳。荧光成像实验表明,ZIF-8@IONPs-1.0 和 ZIF-8@IONPs-1.5 组的细胞内 ROS 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具有较强的 ROS 清除能力。Western Blot 分析显示,ZIF-8@IONPs-1.0 能抑制 NF-κB 通路激活,增强 Nrf2 和 HO-1 等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ZIF-8@IONPs 处理组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H&E 染色的组织切片也未发现明显异常,证明其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

HA 修饰实现炎症靶向


为增强 ZIF-8@IONPs 对炎症微环境的靶向能力,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 HA 表面修饰。TEM 图像和水化粒径数据显示,HA 涂层使 ZIF-8@IONPs 纳米颗粒明显增大。Zeta 电位分析表明,HA@ZIF-8@IONPs 带负电,且其绝对电位低于 ZIF-8@IONPs。XRD 图谱显示,HA@ZIF-8@IONPs 仍保留 ZIF-8 的特征峰,但强度明显降低,这些结果都证实了 HA 成功包封在 ZIF-8@IONPs 表面。生物成像实验表明,与 ZIF-8@IONPs 相比,HA@ZIF-8@IONPs 在结肠炎症部位的荧光强度更高,且在炎症部位的保留时间更长,说明 HA 涂层增强了 ZIF-8@IONPs 对结肠炎症病变的靶向能力和滞留时间。

HA@ZIF-8@IONPs 缓解 DSS 诱导的 UC 小鼠模型的结肠炎并改善组织病理学症状


研究人员建立了 DSS 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评估 IONPs、ZIF-8@IONPs 和 HA@ZIF-8@IONPs 的体内治疗效果。结果发现,经这三种物质处理后,DSS 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重明显增加,结肠长度适度延长,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降低,其中 HA@ZIF-8@IONPs 的效果最为显著。H&E 染色结果显示,UC 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严重受损,而治疗组小鼠的隐窝结构保存较好,杯状细胞密度增加,组织学评分明显降低。同时,治疗组小鼠的肝肾功能血清生化标志物未出现异常,表明这些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HA@ZIF-8@IONPs 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


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 HA@ZIF-8@IONPs 治疗 UC 的潜在机制。Western Blot 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DSS 诱导的小鼠体内 p-p65、p-IκBα 和 TNF-α 水平显著升高,Nrf2 和 HO-1 表达明显降低,而 IONPs、ZIF-8@IONPs 和 HA@ZIF-8@IONPs 处理后,能有效抑制 NF-κB 通路激活,显著恢复 Nrf2 和 HO-1 的表达。此外,氧化应激指标检测显示,DSS 处理使小鼠结肠组织中的 SOD 和 GSH-Px 活性降低,MDA 和 MPO 活性升高,而治疗组能有效逆转这些变化。这些结果表明,HA@ZIF-8@IONPs 通过激活 Nrf2 信号通路、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了 UC 小鼠的炎症和氧化应激。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构建了 ZIF-8@IONPs 纳米平台,并通过 HA 修饰增强其炎症靶向性。研究结果表明,HA@ZIF-8@IONPs 能有效减轻 UC 小鼠的肠道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消除内源性 ROS,激活 Nrf2 信号通路,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的研究是在雌性 C57BL/6 小鼠上进行的,UC 在不同动物模型以及临床患者中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该纳米平台在其他实验模型和人类 UC 患者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依然为 UC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治疗方案,有望在未来为 UC 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推动 UC 治疗领域的发展。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