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 二羟基苯乙醛合酶通过有序结构向磷酸吡哆醛(PLP)输送氧气以促进埃及伊蚊表皮组装的机制研究

时间:2025年5月15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为阐明 DHPAAS 在昆虫表皮形成中的功能,研究人员以埃及伊蚊为模型,结合生理与分子层面实验,解析其晶体结构。发现 DHPAAS 通过独特疏水通道向 PLP 输送氧气,其敲除导致表皮结构缺陷。研究为理解表皮组装及抗蚊媒疾病提供新视角。

广告
   X   

在昆虫的生命历程中,表皮作为其身体的重要屏障,对于维持昆虫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表皮的主要成分包括几丁质、蛋白质和脂质等,这些成分通过复杂的交联作用形成坚韧且具有弹性的结构。而 3,4 - 二羟基苯乙醛合酶(DHPAAS)作为一种关键酶,被认为与昆虫表皮的交联剂前体 3,4 - 二羟基苯乙醛(DHPAA)的生成密切相关。然而,DHPAAS 如何催化这一过程,其在表皮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该酶的结构特征如何影响其功能等问题,一直尚未完全明确。此外,虽然已有研究表明 DHPAAS 与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有关,但对于其在分子层面上如何调控表皮成分的合成和组装,仍存在诸多未知。因此,深入研究 DHPAAS 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对于揭示昆虫表皮形成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海南大学、东京农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人员以埃及伊蚊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实验,解析了昆虫 DHPAAS 的晶体结构,揭示了其催化机制,并明确了该酶在埃及伊蚊表皮形成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一是 RNA 干扰(RNAi)技术,用于敲低埃及伊蚊中 DHPAAS 的表达,以观察其对昆虫生长发育和表皮结构的影响;二是固态 13C 核磁共振(NMR)分析,用于测定埃及伊蚊表皮的分子结构,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源自 DHPAA 的邻苯二酚结构;三是晶体学技术,通过解析果蝇 DHPAAS(DmDHPAAS)与 PLP 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从分子层面揭示 DHPAAS 的结构特征;四是分子动力学模拟,用于分析 DHPAAS 的动态构象变化及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

结果


1. 腹部完整性因成年雌雄蚊子而异


在选择成年蚊子进行 AeDHPAAS 敲低实验之前,首先比较了雄性和雌性成年蚊子处理腹部注射的能力。注射林格氏液前,雄性和雌性成年蚊子的腹部均呈扁平状。注射后,雌雄成虫腹部均肿胀。但雌性成虫注射 3-5μL 溶液后可存活,而雄性成虫最多注射 0.3-0.4μL 溶液后才能存活。基于腹部注射结果,后续 RNAi 实验选择雌性成年蚊子。

2. DHPAAS 敲低增加死亡率并减少血餐摄入量


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显示,RNAi 组中 AeDHPAAS 的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75%。同时,对照组中很少有雌性成虫在注射 4μL 林格氏液后死亡,而 AeDHPAAS 敲低的成虫中约 50% 未能存活。测量血餐前后成年蚊子的体重,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 AeDHPAAS 敲低的成虫血餐重量仅约 2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7-4mg。

3. DHPAAS 敲低破坏腹部表皮


AeDHPAAS RNAi 敲低后,在产卵后 3 天内,40±3.3% 的成年雌性蚊子死亡,而对照组仅有 5% 死亡。此外,存活的 AeDHPAAS 敲低蚊子中,25±5% 对腹部注射林格氏液的耐受性降低,腹部破裂频率较高。

4. DHPAAS 敲低降低卵孵化率


AeDHPAAS 敲低对蚊子产卵数量无显著影响,每只蚊子产卵约 100±20 枚。但卵孵化率显著受抑,对照组卵孵化率为 90±5%,而 AeDHPAAS-dsRNA 处理组为 53±28%。处理组约 60% 未孵化卵内无幼虫,且在湿度降低后迅速脱水,对照组卵则不会。剩余约 40% 未孵化卵内有成型幼虫但无法孵化。

5. DHPAAS 敲低改变表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显示,对照组中内表皮比外表皮厚,而 AeDHPAAS RNAi 组的内表皮层相对外表皮更薄。

6. 蚊子表皮中观察到含邻苯二酚环的化合物


固态 13C NMR 分析显示,埃及伊蚊表皮样品的 13C 交叉极化 / 魔角旋转(CP/MAS)NMR 谱中可观察到 115-145ppm 的化学位移,对应邻苯二酚环碳。145ppm 处的宽峰可归因于邻苯二酚环 3 和 4 位的碳核,支持 DHPAA 的邻苯二酚环存在于蚊子表皮的假设。

7. DHPAAS 敲低改变基因表达


RNA-seq 分析显示,AeDHPAAS 敲低后,59 个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仅 5 个基因上调,其余下调。与对照组相比,117 个表皮蛋白相关基因、106 个几丁质代谢相关基因和 109 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多数呈上调趋势。此外,固醇载体蛋白 2(SCP-2)和脂 ophorin 受体(LpR)基因表达也有有趣变化。

8. 昆虫 DHPAAS 的晶体结构揭示不同特征


解析的 DmDHPAAS 晶体结构为二聚体,其活性位点位于同源二聚体的单体 - 单体界面。与同源酶 DmDDC 相比,DmDHPAAS 的 320-350 区域更有序,Phe103 和 Leu353 含有的环分别远离和靠近催化 Asn192 残基,形成特定疏水隧道,可能有助于向 PLP 输送氧气。

9. AeDHPAAS 和 DmDHPAAS 显示相似的分子动力学


以 DmDHPAAS 晶体结构为模板构建 AeDHPAAS 同源模型,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显示,AeDHPAAS 和 DmDHPAAS 在模拟过程中活性位点特征相似,Phe103 和对应 Phe106 远离 LLP,而 DmDDC 的 Phe103 靠近 LLP。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生理水平到分子水平全面表征了 DHPAAS,为其在表皮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完整的见解。生理结果表明,AeDHPAAS 敲低导致腹部表皮缺陷,影响血餐摄入、生存和卵孵化。固态 NMR 证据支持蚊子表皮中存在可能源自 DHPAA 的含邻苯二酚化合物。DHPAAS 的晶体结构揭示了其独特的疏水隧道结构,为 PLP 依赖的氧化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解释了其催化生成 DHPAA 的过程。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昆虫表皮组装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针对蚊媒疾病的新型防治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例如通过干扰 DHPAAS 的功能来破坏蚊子表皮形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发育和传播疾病的能力。此外,研究还为 PLP 依赖酶的催化机制和生物相关性提供了新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