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PTFE(聚四氟乙烯)颗粒表面能极低导致电镀液中分散性差、复合涂层中PTFE含量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多巴胺(DA)改性在PTFE表面构建聚多巴胺(PDA)薄膜,利用其亲水基团(-OH/-NH2 )和邻苯二酚络合金属离子的特性,实现了PTFE@PDA在镀液中的稳定分散及54%高体积分数复合,显著提升铝合金涂层的耐腐蚀性(自腐蚀电位达-0.22 V)和摩擦性能。该研究为纳米颗粒复合电镀提供了新策略。
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但其在含Cl-
的潮湿环境中极易发生点蚀,导致设备寿命缩短。传统聚四氟乙烯(PTFE)颗粒虽具有卓越的耐腐蚀性,但因表面能极低难以在电镀液中稳定分散,常规改性方法如等离子体处理成本高且破坏材料结构。如何在不改变PTFE本征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其分散性并实现高含量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针对这一挑战,国内研究人员在《Results in Surfaces and Interfaces》发表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多巴胺(DA)在PTFE表面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PDA)薄膜。通过优化DA聚合时间(24 h)和温度(35°C),使PTFE@PDA水接触角从136°降至30°,并利用PDA的邻苯二酚基团络合Ni2+
,最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电镀参数(PTFE@PDA 7.5 g/L,电流密度0.05 A/cm2
),实现54%体积分数的PTFE复合。
关键实验技术:
研究结果
3.1 亲水性改性优化
红外光谱证实PDA成功包覆PTFE(O-H/N-H特征峰),24 h改性后水接触角降至46°(图3),35°C时达30°(图5),且分散稳定性最佳(图S3)。
3.4 涂层形貌与成分
SEM显示PTFE@PDA均匀分布于涂层(图7),EDS测得F元素质量分数17.09%,对应PTFE体积分数54%(图9)。XPS证实C-F2
(292.18 eV)和Ni 2p3/2
(856.3 eV)共存(图11)。
3.6 耐腐蚀性能
极化曲线显示Ni-PTFE@PDA自腐蚀电位(-0.22 V)较铝合金正移1.04 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3个数量级(1.02×10-8
A/cm2
)(表3)。EIS拟合表明其膜电阻(85,308 Ω·cm2
)远超Ni-P涂层(表4)。
3.7 摩擦性能
复合涂层摩擦系数(0.15)较纯镍层(0.6)降低75%(图13),磨损体积仅0.0039 mm3
(图S5),归因于PTFE的自润滑转移膜效应。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通过DA改性实现了PTFE的高效亲水化,突破传统复合电镀中纳米颗粒含量低的限制。54%体积分数的PTFE@PDA复合涂层使铝合金耐腐蚀性和摩擦性能显著提升,且工艺简便、成本低廉,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防腐涂层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此外,PDA的通用黏附特性可拓展至其他纳米颗粒复合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