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CRISPR-Cas9技术在食品与农业领域的革命性应用

时间:2025年6月22日
来源:Food and Humanity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综述系统阐述了CRISPR-Cas9(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9)技术在农业与食品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涵盖作物高产抗逆(如小麦、水稻的干旱耐受性)、家畜疾病抗性(如非洲猪瘟)、食品安全(如过敏原消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该技术通过精准基因编辑(gRNA引导Cas9蛋白靶向DNA)克服传统育种局限,但面临脱靶效应、伦理争议等挑战,为未来粮食安全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广告
   X   

历史与机制
CRISPR-Cas9系统源于细菌抵御病毒(如噬菌体)的适应性免疫机制,其核心组件gRNA(向导RNA)引导Cas9核酸酶在目标DNA位点产生双链断裂(DSB),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或同源定向修复(HDR)实现基因编辑。相较于传统技术,其精度与成本效益显著提升。

农业应用

  • 作物改良:编辑小麦TaDREB2基因增强抗旱性;水稻OsSWEET13敲除赋予白叶枯病抗性;番茄SGR1修饰延长保鲜期。

  • 家畜优化:猪CD163基因编辑抵抗非洲猪瘟;牛MSTN基因调控促进肌肉生长。

食品创新

  • 营养强化:黄金大米Psy/CrtI基因编辑提升β-胡萝卜素含量。

  • 安全控制:消除花生Ara h 2过敏原;抑制李斯特菌prfA基因阻断食品污染。

挑战与前景

  • 技术瓶颈:脱靶效应(如非特异性切割)和递送效率(如植物细胞壁穿透)限制规模化应用。

  • 伦理争议:可遗传编辑引发的生态风险与代际公平问题。

  • 政策缺口:全球监管框架差异(如欧盟GMO严格管控 vs. 美国宽松政策)。

未来方向

  • 气候智能型作物:编辑CBF/DREB通路增强极端环境适应性。

  • 合成生物学融合:CRISPR调控微生物群落优化发酵工艺(如酸奶生产)。

结论
CRISPR-Cas9通过多维度创新重塑农业食品系统,但需跨学科协作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接受度,方能在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性间建立共赢格局。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