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1抑制剂通过激活GCN2激酶协同mRNA翻译缺陷诱导整合应激反应的机制研究

时间:2025年10月11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本研究揭示了WEE1小分子抑制剂(如AZD1775)通过脱靶激活GCN2激酶,诱导整合应激反应(ISR),与mRNA翻译缺陷(如GSPT1/ALKBH8缺失)产生协同毒性。研究发现PROTAC类WEE1降解剂可减少ISR激活,为优化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广告
   X   

癌症治疗领域近年来对WEE1抑制剂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关键调控激酶WEE1,导致CDK1和CDK2过度活化,从而破坏细胞周期检查点并增强基因毒性。尽管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评估AZD1775、Zn-c3和Debio0123等WEE1抑制剂的疗效,但其临床应用受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毒副作用的限制。这些毒性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尤其令人困惑的是,某些遗传背景(如TP53缺失、KRAS突变等)的癌细胞对WEE1抑制剂特别敏感,但缺乏有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这项研究揭示了WEE1抑制剂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机制:它们能够通过脱靶效应激活整合应激反应(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 ISR),这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信号通路,通过磷酸化翻译起始因子eIF2α(Ser51)来抑制全局蛋白合成并重编程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激活是通过GCN2激酶实现的,与WEE1本身的抑制或细胞周期状态无关。
为了系统探索WEE1抑制剂的敏感性决定因素,研究团队在TP53缺失的RPE-1细胞中进行了 pooled CRISPR干扰(CRISPRi)筛选,靶向2000多个与DNA损伤反应(DDR)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令人惊讶的是,筛选结果显示mRNA翻译相关基因GSPT1(翻译终止因子)和ALKBH8(tRNA修饰酶)的缺失使细胞对WEE1抑制剂AZD1775高度敏感。随后,研究人员使用分子胶化合物CC-90009(可降解GSPT1)进行验证,发现它与多种WEE1抑制剂(AZD1775、Zn-c3、Debio0123)均表现出强烈协同作用,而与PKMYT1、ATR或CHK1抑制剂的协同作用较弱。
机制研究表明,这种协同效应依赖于ISR通路的激活。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ZD1775处理可诱导GCN2(Thr899)和eIF2α(Ser51)的磷酸化,以及ATF4蛋白的积累。这种激活在多种癌细胞系和非癌细胞系中均被观察到,包括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DOs)。重要的是,使用ISRIB(ISR抑制剂)或GCN2iB(GCN2激酶抑制剂)可以挽救由WEE1抑制剂和CC-90009联合处理引起的细胞死亡。
核糖体分析(Ribo-seq)数据进一步揭示,AZD1775处理重编程了mRNA翻译,增加了核糖体在ISR相关转录本(如ATF4、TRIB3)以及mTOR通路调控因子(如DDIT4、SLC7A5)上的占据率。通过L-AHA(一种可点击的蛋氨酸类似物)掺入实验,研究人员证实AZD1775和Debio0123降低了全局新生蛋白合成速率,而这种降低可被GCN2iB挽救。
为了区分WEE1抑制剂的on-target和off-target效应,研究团队使用了不依赖ATP竞争机制的WEE1分子胶降解剂(HRZ-1-057-1和HRZ-1-098-1)。这些化合物能有效降解WEE1蛋白,但本身不激活ISR。令人惊讶的是,在预处理的细胞中,AZD1775仍然能够强烈诱导ISR信号,表明这种激活是独立于WEE1 kinase的脱靶效应。
体外实验提供了直接证据:AZD1775能在体外直接结合并激活GCN2激酶。ADP-Glo实验显示AZD1775对GCN2的激活呈现特征性的"钟形"曲线,峰值在36 nM附近。热稳定性实验表明AZD1775与GCN2的结合改变了其热解折叠特性。这些发现与之前的激组谱分析结果一致,该分析显示AZD1775对GCN2激酶结构域具有高亲和力。
研究人员还发现WEE1抑制剂的毒性机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通过CDK过度活化引起的基因毒性(表现为γH2AX积累),另一方面是通过GCN2激活引起的ISR毒性。使用CRISPRi双色竞争生长实验,他们证明GSPT1和ALKBH8缺失与WEE1抑制剂的协同效应是ISR依赖的,而DUT、RRM2、PKMYT1和FZR1缺失的协同效应则是ISR非依赖的。
最有临床转化价值的是,研究团队发现PROTAC型WEE1降解剂(如ZNL-02-096,使用AZD1775作为warhead)比母化合物AZD1775诱导更弱的ISR激活,同时保持更强的基因毒性。另一种PROTAC降解剂ZNL-02-047也显示出类似的降低ISR激活的特性。这表明通过合理的药物设计,可以分离WEE1抑制剂的治疗效益和脱靶毒性。
主要技术方法包括:pooled CRISPRi筛选(使用DDR和细胞周期聚焦文库);核糖体分析(Ribo-seq)检测翻译组变化;体外激酶实验(ADP-Glo和热稳定性分析)验证药物-激酶直接相互作用;患者来源类器官(PDAC PDOs)模型验证临床相关性;双色竞争生长实验定量遗传互作;AHA掺入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合成速率。
CRISPR screen connects WEE1 inhibitors with mRNA translation defects
通过CRISPRi筛选,研究人员发现mRNA翻译相关基因(GSPT1和ALKBH8)的缺失使细胞对WEE1抑制剂敏感。使用GSPT1降解剂CC-90009验证了与WEE1抑制剂的强烈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依赖于ISR激活。
WEE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treatment activates the ISR
实验证明AZD1775处理诱导了ISR标志物(p-GCN2、p-eIF2α和ATF4)的表达,这种激活可被GCN2抑制剂阻断。在多种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类器官中均观察到这一现象。
WEE1 inhibitors synergise via ISR-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mechanisms
CRISPRi竞争实验揭示WEE1抑制剂的协同机制具有双重性:与翻译缺陷的协同是ISR依赖的,而与核苷酸代谢和有丝分裂缺陷的协同是ISR非依赖的。
WEE1 inhibitors activate the ISR independent of WEE1
使用分子胶降解剂预先降解WEE1后,AZD1775仍能激活ISR,证明这种激活是WEE1非依赖的。体外实验证实AZD1775直接结合并激活GCN2激酶。
WEE1 PROTAC elicits less ISR toxicity compared to AZD1775
PROTAC型WEE1降解剂(ZNL-02-096和ZNL-02-047)比小分子抑制剂诱导更弱的ISR激活,同时保持基因毒性,提供了更精确的治疗策略。
研究结论强调,目前临床使用的WEE1小分子抑制剂缺乏对WEE1的特异性,其毒性部分来自脱靶激活GCN2介导的ISR通路。这种双重毒性机制既带来了挑战(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提供了机会(与翻译靶向药物的协同治疗)。通过使用PROTAC降解剂、分子胶或与ISRIB联合治疗,可以减轻脱靶毒性同时保持治疗效果。该研究建议将GCN2激活检测纳入激酶抑制剂特异性评估的标准流程,为优化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见解。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