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选择的遗传基础:基于北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专业分化的遗传维度

时间:2025年11月5日
来源:Nature Genetics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教育领域选择这一影响职业发展和社会技能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芬兰、挪威和荷兰463,134人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次发现17个独立基因组显著位点与7个教育领域相关,平均遗传力为7%。研究通过家庭和地理数据分析确认遗传效应的直接性,并提炼出技术-社会、实践-抽象两个核心遗传维度。这些发现为理解职业兴趣和社会分层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

广告
   X   

在现代社会,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阶梯,更是塑造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研究多聚焦于教育年限这一"垂直"维度,却忽视了同样关键的"水平"差异——即不同专业领域的选择。从工程技术到人文艺术,从医疗卫生到商业管理,这些专业分野如何形成?除了社会文化因素外,个体遗传特征是否也在其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人才培养、社会流动性和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
传统研究揭示了教育领域选择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社会阶层模式,但遗传因素的影响一直缺乏大规模基因组学证据。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大型生物样本库的建立,科学家们终于有机会从分子层面探索这一复杂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在这项发表于《Nature Genetics》的研究中,由奥斯陆大学Rosa Cheesman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整合了芬兰、挪威和荷兰三国共计463,134人的基因数据和教育记录,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教育领域遗传学研究。研究团队特别选择北欧福利国家作为研究背景,因为这些地区教育免费、社会保障完善,能最大程度减少经济因素对教育选择的干扰,更好地揭示个体偏好和遗传倾向的作用。
研究首先对10个广泛的教育领域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涵盖了工程制造、健康福利、商业法律、服务行业、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农业林业、信息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结果显示,在7个领域中共鉴定出17个独立的基因组显著相关位点,其中健康福利领域关联位点最多(4个)。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数回归(LD score regression)估计,教育领域选择的平均SNP遗传力为7%,范围从健康福利的3%到自然科学的14%。
为确认遗传关联反映的是专业选择本身而非教育程度,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验证。控制教育年限(EA)作为协变量后,平均SNP遗传力从7%降至4%。通过基因组结构方程模型(Genomic SEM)进行的GWAS减法分析也得到类似结果,调整后的遗传力中位数为3%。5个SNP关联在调整教育程度后仍保持显著,表明这些遗传信号确实特异于领域选择。
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这些遗传关联是否反映直接遗传效应,而非间接遗传效应、地理影响或人群分层等混杂因素。在独立的荷兰Lifelines队列(n=36,501)中,10个多基因指数(PGIs)中有8个与其对应领域显著相关。在17,705人的子样本中,控制父母PGIs后,直接遗传效应与总体估计无显著差异,提示无明显非直接遗传效应混杂。此外,通过在挪威母亲-父亲-孩子队列研究(MoBa)中控制出生地市政区和父母教育领域后进行GWAS分析,发现遗传力估计并未显著降低,进一步支持了直接遗传效应的主导作用。
通过遗传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PCA),研究揭示了教育领域遗传结构的两大核心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技术vs社会",反映工程制造、自然科学等技术与事物打交道的领域与教育、健康福利等与人打交道的社会领域之间的遗传分化。第二个维度是"实践vs抽象",区分服务、健康福利等实践性领域与社会科学、艺术人文等理论探索性领域。这两个主成分共同解释了64%的遗传方差。
研究还对这两个主成分进行了GWAS分析,并考察了它们与96种表型的遗传相关性。技术-社会维度(PC1)与外向性、宜人性呈负相关,与记忆力、童年和成年智商正相关,而与收入和非认知技能负相关。实践-抽象维度(PC2)与开放性人格、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尝试大麻呈负相关,与拜访亲友频率、家庭关系满意度以及体重指数、腰臀比正相关。
尽管教育领域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化(如工程领域84%为男性,健康福利88%为女性),但排除性别倾斜严重的领域后,遗传结构在性别间保持一致。SNP遗传力估计在男女间相似,但跨性别遗传相关性差异较大,从工程的0.17到自然科学的0.72不等。
主要技术方法
研究整合芬兰FinnGen、挪威MoBa和荷兰Lifelines三大队列的基因分型数据和教育登记记录,对10个教育领域进行GWAS分析。使用FastGWA-GLMM和REGENIE软件进行关联分析,通过METAL进行样本量加权meta分析。采用连锁不平衡分数回归估计SNP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炼核心遗传维度。利用GWAS减法分析控制教育年限的影响,通过多基因指数和家庭设计区分直接与间接遗传效应。
遗传关联与十大学科领域
研究发现在7个教育领域存在17个独立的全基因组显著SNP,健康福利领域关联最多(4个位点)。各领域SNP遗传力估计值在3%-14%之间,平均为7%。遗传相关性分析显示STEM学科内部(如信息技术与自然科学之间)以及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正相关。
控制教育程度后的遗传关联
控制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后,平均SNP遗传力从7%降至4%。GWAS减法分析得到类似结果,调整后遗传力中位数为3%。5个SNP关联在调整后仍保持显著,证实遗传信号特异于领域选择而非教育水平。
遗传关联反映直接遗传效应
在独立荷兰队列中,多数PGI与对应领域显著相关。控制父母PGI后,直接遗传效应与总体估计无显著差异。控制出生地和父母教育领域后,遗传力估计未显著降低,支持直接遗传效应主导。
专业选择的技术-社会与实践-抽象维度
遗传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两个核心维度:技术vs社会(PC1)和实践vs抽象(PC2),共同解释64%的方差。PC1的GWAS发现6个基因组显著SNP,PC2未发现显著位点。
两个主成分的遗传相关性
PC1(技术倾向)与外向性、宜人性、尝试大麻、酒精依赖和多种精神疾病诊断负相关,与吸烟量、记忆力和智商正相关。PC2(实践倾向)与开放性人格、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尝试大麻负相关,与社交活动、家庭关系满意度和肥胖指标正相关。
性别差异证据有限
排除性别倾斜严重领域后,遗传结构在性别间一致。SNP遗传力估计相似,但跨性别遗传相关性差异较大,可能反映不同遗传特质而非根本性别差异。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基因组学分析,首次系统揭示了教育领域选择的遗传基础,平均遗传力为7%。这些遗传关联特异于专业选择本身,且主要反映直接遗传效应。研究提炼出的技术-社会、实践-抽象两大维度,与职业兴趣的经典理论模型相吻合,为理解教育分流提供了新框架。
研究发现,抽象型教育轨迹(如社会科学、艺术人文)与精英职业路径相关,但遗传上却与社会经济不稳定、心理健康风险增加相联系,这为理解教育选择的社会后果提供了新视角。在福利制度完善的北欧国家,遗传效应可能更多通过个体偏好和技能而非资源约束发挥作用,但其机制本质上是社会-遗传的交互作用。
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宽泛的领域分类可能掩盖特异性遗传信号,家庭和地理控制分析统计效能不足,以及结果可能不适用于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此外,SNP与某一领域的正关联机械性地意味着与其他领域的负关联,这种看似不相关回归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这项研究开辟了职业兴趣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方向,为探讨早期兴趣发展、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选择对健康和收入的因果效应提供了宝贵资源。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家庭研究设计,整合个体偏好和社会规范的多学科视角,继续深化我们对教育选择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