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环境决定了转移性黑色素瘤中FSP1蛋白的靶向性

时间:2025年11月7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非凋亡细胞死亡方式,其调控机制在癌症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本研究通过筛选小鼠B16-F0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亚系,发现LN转移细胞通过降低GCLC和GPX4表达、增强FSP1依赖性实现铁死亡抵抗。机制研究表明,低氧环境(1-3%)诱导GPX4泛素化降解,同时FSP1通过N-肉豆蔻酰化定位于细胞溶酶体,抑制脂质氧化。体内实验证实,靶向FSP1的抑制剂viFSP1和FSEN1显著抑制LN内肿瘤生长,但对皮下肿瘤无效。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特异性调控铁死亡抵抗的新机制,为 LN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广告
   X   

在癌症治疗领域,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铁死亡”(ferroptosis)的细胞死亡方式,为对抗治疗抵抗和转移性癌症提供了新的策略。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的细胞死亡机制,其特点在于铁依赖的脂质氧化过程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引发细胞死亡。这一过程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癌症。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铁死亡的机制来设计新的抗癌策略,特别是在针对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产生抗性的癌细胞时。

在黑色素瘤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在血源性转移过程中对铁死亡具有抑制作用,但在淋巴转移过程中,GPX4则不是必需的。这一现象提示,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的转移途径中可能展现出不同的生存策略。通过构建一个专门针对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从淋巴结转移而来的细胞在表达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上显著低于其原始细胞。这种代谢变化发生在低氧的淋巴结微环境中,表明淋巴结内的环境对黑色素瘤细胞的代谢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低氧条件下,GPX4会经历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增加了对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的依赖性,FSP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周围的溶酶体中。这些发现揭示了黑色素瘤细胞在淋巴结微环境中,从依赖GPX4轴转向依赖FSP1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对FSP1的选择性抑制剂在淋巴结内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显著,但在皮下肿瘤中则不明显,强调了FSP1依赖性的微环境特异性。因此,针对淋巴结中的FSP1可能为阻止黑色素瘤进展提供重要的治疗潜力。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种微环境依赖性,研究人员对不同的微环境条件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与皮下肿瘤相比,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在基因表达上显示出更显著的差异。例如,GCLC的表达逐渐减少,而FSP1的表达则逐渐增加。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细胞的代谢状态,还可能改变了它们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敏感性。同时,GSH的合成和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细胞中也显著降低,这可能进一步削弱了GPX4的保护作用。

为了探讨低氧环境对GPX4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实验,包括免疫印迹分析、泛素化检测和溶酶体富集分析。他们发现,低氧条件导致GPX4蛋白水平下降,而这一过程似乎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有关。此外,NMT1和NMT2的活性对于FSP1与溶酶体的结合至关重要,这表明FSP1的定位和功能可能受到其N-肉豆蔻酰化的影响。这些结果揭示了黑色素瘤细胞在淋巴结微环境中如何通过调整其代谢和蛋白水平来适应铁死亡的挑战。

研究还发现,FSP1在黑色素瘤细胞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溶酶体中。FSP1能够将辅酶Q10(泛醌)还原为泛醇,从而中和脂质自由基。这种机制使得FSP1成为铁死亡抑制的关键因素。然而,FSP1在体外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有限,而在体内,特别是淋巴结微环境中,FSP1的抑制能够显著减少肿瘤生长。这表明,FSP1的抑制效果可能与体内微环境的特定条件有关,如低氧、高油酸水平和低GSH水平。

为了验证这些发现,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FSP1抑制剂,包括viFSP1和FSEN1。他们发现,这些抑制剂在淋巴结内的治疗效果显著,而在皮下肿瘤中则不明显。这进一步支持了FSP1依赖性的微环境特异性。此外,FSP1的表达和功能在不同类型的黑色素瘤细胞中也存在差异,包括人类和小鼠的黑色素瘤细胞。这些结果为开发针对黑色素瘤转移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研究还指出,FSP1的表达和定位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转录因子NRF2的调控。NRF2在细胞应激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能够调控多个与铁死亡相关的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中,NRF2的表达和活性可能有所变化,这可能影响了FSP1的表达和功能。此外,FSP1的定位和功能可能受到溶酶体活动的影响,这提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溶酶体在铁死亡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揭示了黑色素瘤细胞在淋巴结微环境中如何通过调整其代谢和蛋白表达来适应铁死亡的挑战。这些发现不仅为铁死亡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还为开发针对黑色素瘤转移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特别是FSP1在淋巴结微环境中的作用,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黑色素瘤的新方向。然而,这些发现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以确定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