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Fdiffusion技术实现抗体从头设计的原子级精确性

时间:2025年11月7日
来源:Nature

编辑推荐:

设计新型表位特异性抗体:通过RFdiffusion与酵母展示结合,成功生成VHH和scFv,实验验证显示原子级结构准确性,亲和力成熟后达到单 digit纳米摩尔级别,并扩展至多链抗体设计。

广告
   X   

抗体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尚无方法能够在计算机上完全设计出针对特定表位的新型抗体。当前抗体发现主要依赖于免疫接种、随机库筛选或直接从患者体内分离抗体,这些方法往往耗时、费力,且难以找到与治疗相关表位结合的抗体。为了克服这一局限,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结合计算蛋白质设计和酵母展示筛选的新方法,从而实现了对特定表位的抗体从头设计。该方法可以生成单域抗体(VHHs)、单链可变片段(scFvs)以及完整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以原子级精度结合用户指定的表位。

### 抗体设计的挑战与进展

抗体是主要的蛋白质治疗类别之一,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60种抗体药物获批,预计未来五年其市场价值将达到4450亿美元。抗体的开发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发现能够结合特定表位的抗体;其次,对这些抗体进行亲和力成熟和临床优化。目前,表位特异性抗体的发现依赖于动物免疫或抗体库筛选,随后进行表位映射。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人力,以及可能无法识别与治疗相关的表位。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在不依赖现有抗体结构的情况下,直接设计出特定表位结合抗体的方法,成为抗体药物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结构基础和序列基础的深度学习网络被用于抗体设计,但这些方法通常需要一个初始的结合抗体作为优化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RFdiffusion网络的从头设计方法,并结合酵母展示筛选技术,以验证和优化设计结果。RFdiffusion是一种基于AlphaFold2的蛋白质结构设计模型,通过引入噪声并逐步去噪的方式,能够生成具有高精度的蛋白质结构。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RFdiffusion进行了微调,使其能够针对特定的表位设计抗体结构,同时保留用户指定的高优化治疗抗体框架。这一改进使得设计出的抗体不仅具有高亲和力,还能保持对目标表位的高度特异性。

### 抗体设计与筛选流程

为了设计抗体,研究人员首先通过RFdiffusion生成抗体的骨架结构,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热点”残基信息,以指导抗体与目标表位的结合。随后,使用ProteinMPNN对CDR环的序列进行优化,以确保其与目标表位的结合能力。为了验证设计的准确性,研究人员采用了酵母表面展示(yeast surface display)和单克隆抗体筛选等实验方法。酵母表面展示能够快速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而单克隆抗体筛选则可以进一步验证其结合特异性。

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出的抗体在结构上与计算模型高度一致,且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表位。例如,针对流感血凝素和艰难梭菌毒素B(TcdB)的VHHs,在冷冻电镜(cryo-EM)结构分析中被证实能够以原子级精度结合目标表位。此外,通过亲和力成熟技术(如OrthoRep)进一步优化后的抗体,其结合亲和力显著提高,达到纳摩尔级别,且保持了原有的结合模式。这些结果表明,结合计算设计和实验筛选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抗体设计的成功率。

### 从头设计抗体的结构验证

为了验证设计抗体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对多个设计案例进行了结构分析。例如,针对流感血凝素的VHH_flu_01,冷冻电镜结构显示其结合角度和骨架结构与设计模型高度一致,且CDR3的结构也与预测结果非常接近。这一结果表明,RFdiffusion能够准确设计出针对特定表位的抗体,并且其设计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

此外,针对TcdB的VHH_TcdB_H2和scFv设计,研究人员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进行了结构验证。结果显示,设计出的抗体能够以原子级精度结合目标表位,且其结合模式与计算模型高度一致。这一发现表明,从头设计抗体不仅在序列层面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结构设计也能够达到分子级别的精确度。这些结果为抗体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也验证了计算方法在抗体设计中的可行性。

### 抗体设计的未来展望

尽管当前的抗体从头设计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设计的成功率仍然较低,且部分抗体的结合模式与计算模型存在偏差。这可能是由于计算模型在预测抗体结合模式时未能完全捕捉到复杂的结构特征。因此,研究人员提出,通过引入更先进的结构预测工具(如AlphaFold3)可以进一步提高抗体设计的成功率。AlphaFold3在预测抗体结构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在结合模式和表位特异性方面。

此外,为了提高抗体的临床适用性,研究人员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模型来减少抗体的免疫原性。目前,设计出的抗体在序列上与天然抗体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免疫反应。通过改进序列设计方法,使抗体更接近天然抗体的结构,可以降低其免疫原性,从而提高其作为治疗药物的可行性。

### 抗体设计的临床应用潜力

从头设计抗体的方法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例如,针对PHOX2B肽-MHC复合物的抗体设计,可以扩大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适用人群。此外,设计针对特定病毒表位的抗体,可以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设计出针对流感血凝素和TcdB的抗体,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结合特异性。这些抗体在亲和力和结构上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为后续的临床开发奠定了基础。

###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计算蛋白质设计和实验筛选的方法为抗体从头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微调RFdiffusion网络,研究人员能够设计出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这些抗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与计算模型高度一致。冷冻电镜技术的引入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准确性,表明计算方法在抗体设计中的可行性。尽管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计算模型的不断优化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抗体从头设计有望成为未来抗体药物开发的重要工具。这一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抗体设计的效率,还能够拓展抗体治疗的应用范围,为更多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