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超灵敏液体活检方法改善肺癌患者分层

时间:2025年11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通过检测手术前后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浓度,可帮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复发风险并指导疾病管理。

广告
   X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通过检测手术前后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浓度,可帮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复发风险并指导疾病管理。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根据患者术后血液样本中的ctDNA水平,标记出一个中等风险的群体。这项研究成果于11月7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通讯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临床副主任Charles Swanton及其团队写道:“这些结果表明,在某些需要优先考虑敏感性的临床决策中,可对ctDNA检测阈值进行微调,以获得更高的临床敏感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超灵敏液体活检技术来分析近3,000份血浆样本,这些样本来自431例I期至III期NSCLC患者,样本采集贯穿患者整个病程。

NSCLC患者于2014年至2021年期间被招募至TRACERx Lung队列,其中包括250名男性和181名女性。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9岁(34-92岁),其中234例为肺腺癌。

为了鉴定患者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以定量ctDNA,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264份FFPE肿瘤活检样本及167份新鲜冷冻肿瘤样本,并分析了同一参与者的配对正常样本。

他们深入挖掘了术前和术后采集样本所提供的ctDNA信息,特别是术后三天的关键期。术前未检测到ctDNA水平的患者被归入低风险组,其余参与者则根据关键期的ctDNA水平分为中等、高或极高风险组。

中等风险组的NSCLC病例在术后关键期检测不到ctDNA水平。相反,术后ctDNA的存在则与高风险或极高风险相关,具体取决于ctDNA水平。

研究人员对72例术后可检测到ctDNA的NSCLC患者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在术后辅助治疗前阶段,ctDNA水平低于80 ppm的病例在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上均优于ctDNA≥80 ppm的病例。

“我们发现,低于80 ppm的超灵敏ctDNA检测具有高度预后价值。术前和术后ctDNA状态的组合分析可鉴定出中等风险的群体,改善疾病分层,” 作者写道。

在更长的随访期内,研究人员观察到12.4%的NSCLC患者复发风险上升——在术后10天采集的样本中,他们的ctDNA状态从阴性转为阳性。这部分患者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为20.7%,总生存率为57.6%,且术后一年内特别容易出现胸腔区域的延迟复发。

另一方面,部分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在随访期间始终呈ctDNA阳性,他们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约为6%,总生存率为31.1%。研究人员指出,这个组别中不足半数患者的复发局限于胸腔,其余多发生胸腔外转移。

他们指出,未来需要开展临床试验,以确定基于超灵敏ctDNA的患者分层是否能够为肺癌患者带来临床收益。

“本文呈现的结果支持采用超灵敏的个性化液体活检方法来指导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作者写道,并指出“未来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应评估ctDNA(包括<80 ppm的检测)在患者分层上的能力”。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