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揭示了癌症相关TP53同义突变(CASM203)通过改变p53 mRNA二级结构,模拟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中PERK介导的翻译调控机制,诱导p53/47异构体表达并激活14-3-3σ信号通路。该发现为理解同义突变(SMs)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对完善肿瘤基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癌症研究领域,TP53基因突变长期以来被视为肿瘤发生的核心驱动因素。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导致氨基酸改变的非同义突变才会影响p53蛋白功能,而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s, SMs)由于不改变蛋白质序列,常被忽视。然而近年研究发现,约8%的致癌驱动突变属于SMs,这些"沉默的突变者"可能通过改变RNA剪接、稳定性或结构来影响蛋白功能。特别是在人类"基因组卫士"TP53中,SMs占比达6%,但其分子机制仍如雾里看花。
这一谜团被来自瑞典乌默奥大学(Umea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揭开。他们发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存在的TP53 c.G609T同义突变(CASM203),竟能神奇地模拟内质网应激反应(UPR)的分子特征——通过重塑p53 mRNA二级结构,诱导产生缺失N端39个氨基酸的p53/47异构体。这种结构与PERK激酶介导的应激响应如出一辙,却无需真实的内质网压力刺激。相关成果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为癌症发生机制提供了全新认知。
研究团队运用了三大关键技术:全外显子测序(WES)鉴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突变谱;液滴数字PCR(ddPCR)验证突变频率;SHAPE-MaP(选择性2'-羟基酰化分析)进行细胞内RNA结构探测。42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包括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1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和11例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为研究提供了临床基础。
CASM203诱导p47表达
通过构建含CASM203的质粒转染p53缺失型H1299细胞,Western blot显示该突变特异性诱导p53/47表达,而其他密码子变异(c.G609A/C)无此效应。值得注意的是,p53/47可激活细胞周期调控因子14-3-3σ,但不影响p21或NOXA等经典p53靶基因,这种选择性调控与UPR应激响应高度一致。
RNA结构重塑机制
SHAPE-MaP结构分析揭示,CASM203使p53 mRNA+180至+350核苷酸区域发生显著构象变化,形成与Thapsigargin(Thap)诱导的UPR状态相似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重塑促使核糖体跳过第一个AUG起始密码子,转而从第40密码子(AUG40)启动翻译。令人惊讶的是,CASM203转染细胞在Thap处理下不再发生进一步的结构变化,表明该突变已"锁定"UPR响应状态。
临床与进化意义
在胶质瘤患者样本中,CASM203呈现35%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提示其可能被正向选择。从进化角度看,p53似乎巧妙利用了密码子简并性,使mRNA结构能响应不同应激信号——PERK通路通过磷酸化elF2α调控全局翻译时,p53却通过局部结构变化实现精准调控。
这项研究突破了三个传统认知:首先证实单个同义突变可模拟复杂应激通路;其次揭示mRNA结构变化足以触发特定蛋白异构体表达;最后为癌症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当前基因检测panel若忽略SMs,可能遗漏重要驱动突变。正如研究者强调,CASM203这类"分子拟态"突变的存在,提示肿瘤细胞可能通过"伪装"应激状态获得生长优势,这一发现为开发靶向RNA结构的抗癌策略开辟了新途径。
未来研究需解答:为何p53/47在神经组织中高表达?其他TP53 SMs是否对应不同应激响应?回答这些问题,或将揭开非编码区突变影响癌症发生的更多奥秘。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