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ISPR/Cas9等位基因特异性修复的GATA2缺陷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研究

时间:2025年8月2日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丹麦奥胡斯大学团队针对GATA2缺陷症(一种由GATA2基因单等位变异引发的罕见免疫缺陷病),开发了基于CRISPR/Cas9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和重组腺相关病毒6型(rAAV6)模板的等位基因特异性修复策略。通过优化DNA损伤响应调节方案,在患者造血干/祖细胞(HSPCs)中实现>80%的同源定向修复(HDR)效率,显著提升细胞植入潜力,为遗传性血液疾病治疗提供新范式。

广告
   X   

GATA2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由GATA2基因的单等位变异引起,导致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SPCs)功能异常。患者常表现为骨髓衰竭、免疫缺陷和白血病高风险,临床治疗手段有限。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选择,但供体匹配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问题制约其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为这类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治带来希望,但如何在造血干细胞中实现高效、精准的基因修复仍面临挑战。

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 Denmark)的Thomas Wisbech Skov等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Therapy》发表研究,针对GATA2基因7-bp缺失突变开发了等位基因特异性CRISPR/Cas9修复方案。该团队采用Cas9/sgRNA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电转联合重组腺相关病毒6型(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6, rAAV6)供体模板的策略,通过优化DNA损伤响应调节剂(如mRNA-based modulators)和降低rAAV6剂量(10倍减量),成功克服了造血干细胞中的编辑毒性问题。研究运用DISCOVER-seq(一种全基因组脱靶检测技术)评估安全性,并采用PCR-free长读长测序揭示靶位点结构变异特征。

主要技术方法

  1. 从携带7-bp缺失的GATA2缺陷患者获取HSPCs

  2. 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sgRNA引导Cas9切割突变等位基因

  3. 电转RNP复合体联合rAAV6-HDR模板递送

  4. 引入DNA损伤响应调节剂提升细胞存活率

  5. 通过流式分选、深度测序和移植实验评估编辑效果

研究结果

高精度基因修复

优化后的方案在患者HSPCs中实现>80%的HDR效率,显著优于传统编辑条件。经校正的细胞在体外展示出正常的GATA2表达模式。

功能恢复验证

通过免疫缺陷小鼠移植模型证实,基因校正后的HSPCs植入能力显著增强,长期造血重建能力改善,证明编辑后的干细胞具有功能性优势。

安全性评估

DISCOVER-seq分析显示编辑系统脱靶活性极低。但长读长测序意外发现15%的靶位点存在rAAV6串联体(concatemer)整合,这些大片段插入可能影响基因组稳定性。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在GATA2缺陷患者原代HSPCs中实现高效等位基因特异性修复,为遗传性血液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重要概念验证。尽管观察到AAV模板整合的风险,但通过优化递送方案(如降低病毒剂量)可有效控制。研究不仅证实CRISPR/Cas9-HDR策略在临床相关细胞类型中的可行性,更建立了造血干细胞基因编辑的毒性控制标准,为其他单基因血液病(如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模板设计以减少非预期重组事件,推动该技术向临床应用转化。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