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通过空间转录组技术(GeoMx DSP)结合多重免疫荧光(mIF),系统分析了早期肺腺癌(LUAD)不同组织学亚型(高、中、低分化)在肿瘤上皮区、巨噬细胞富集区及间质区的分子特征。研究发现低分化组分中补体激活(C1R/C1S/C3)、细胞外基质(ECM)重塑(MMP9/SPP1)和体液免疫通路显著富集,并构建了17基因预后标志物(含CFB/IGHM/COL6A2等),为混合型LUAD的精准诊疗提供新靶点。
肺腺癌(LUAD)作为肺癌主要亚型,其组织学异质性(如贴壁型、腺泡型、实体型等)与预后密切相关。尽管基因组学研究已揭示部分驱动突变,但空间分辨率不足限制了肿瘤微环境(TME)中细胞互作的解析。本研究采用纳米弦(Nanostring)GeoMx数字空间分析平台,对11例I期LUAD的128个兴趣区域(AOI)进行空间转录组测序,结合单细胞数据(scRNA-seq)和多重免疫荧光(mIF)验证,首次在空间维度揭示分化梯度相关的分子网络。
样本来自天津胸科医院2008-2020年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经两位病理学家盲法评估组织学亚型。通过泛细胞角蛋白(PanCK)、CD68/CD163标记划分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间质区域,使用全转录组图谱面板(18,677基因)进行UV切割测序。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edgeR分析(|logFC|>1,p<0.05),功能注释采用clusterProfiler,免疫浸润通过CIBERSORT评估。
低分化肿瘤中补体经典通路基因(C1S/C1R/C3)表达呈梯度上升(mIF验证p<0.01),伴随NF-κB和B细胞信号激活。相反,高分化组富集神经发育基因(HOXD1/NDNF)和代谢通路(PFKFB2)。单细胞数据证实C3在实体型肿瘤上皮细胞的表达量较贴壁型高2.3倍(p=0.003)。
巨噬细胞区显示分化相关代谢转换:高分化组富集谷氨酰胺代谢(GLS),低分化组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黏蛋白5B(MUC5B)。空间共定位分析发现上皮区C3与邻近巨噬细胞区COL6A2显著正相关(R=0.6),提示补体-ECM轴驱动恶性进展。
整合补体(CFB/IGHG4)、ECM(SPP1/COL6A2)和体液免疫(CXCL8/DMBT1)通路基因的17分子标签,在训练集和TCGA队列中均显著区分高低风险组(HR=1.62,p=0.0073),AUC达0.96。mIF显示复发组SPP1+巨噬细胞密度增加3.8倍(p<0.001)。
该研究首次空间解析LUAD分化轨迹:
机制层面:揭示补体系统通过C3a片段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而MMP9+巨噬细胞通过降解胶原重塑转移前微环境。
临床价值:17基因标签可辅助现有WHO分级系统,尤其对混合亚型预后预测效能提升40%。
治疗启示:靶向C1s抑制剂(如ANX005)或可逆转Treg介导的免疫抑制。
空间多组学技术成功 bridging组织形态与分子机制,为LUAD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和联合治疗靶点。未来需在CosMx单细胞平台验证肿瘤-免疫细胞空间互作网络。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