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消化系统癌症治疗决策中类器官的应用:进展与挑战

时间:2025年8月26日
来源:Molecular Cancer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患者来源癌症类器官(PDCOs)在消化系统癌症(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章详细介绍了PDCOs技术如何通过保留肿瘤微环境(TME)特征,实现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个体化疗效预测,同时指出当前在建立成功率、培养周期和微环境模拟等方面的技术挑战。综述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AI)、器官芯片和3D生物打印等新兴技术对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作用,为消化系统癌症的精准医疗提供了创新研究思路。

广告
   X   

消化系统癌症治疗的新曙光:类器官技术的突破与挑战

消化系统癌症——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等——仍然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类癌症在晚期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治疗耐药性。患者来源癌症类器官(PDCOs)技术的出现,为这一困境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从患者活检组织中培养出的3D微型肿瘤,能够忠实复制原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在个性化肿瘤学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

类器官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类器官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大进步,它能够创建模拟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特征的3D体外组织模型。现代类器官研究的基础可以追溯到1907年Wilson的海绵细胞重组实验,但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11年,当Hans Clevers团队首次建立了肠道类器官的长期培养系统。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为癌症类器官研究奠定了基础。

患者来源癌症类器官的建立与优势

PDCOs通常通过将肿瘤组织酶解或机械分离为单细胞或小簇,然后嵌入基质胶(Matrigel)等支持性细胞外基质中培养而成。与传统的2D细胞系或体内模型相比,PDCOs在生理相关性和可扩展性之间取得了平衡。它们保留了原始肿瘤的关键特征——包括组织学和突变景观——并且通常能在4-6周内快速扩增。

PDCOs在治疗决策中的应用

化疗指导

PDCOs为个性化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了有力工具。例如,一项针对胃癌患者的研究建立了57例PDCOs生物库,临床预测准确率达到91.7%。RNA测序进一步发现,敏感型PDCOs中肿瘤抑制基因表达较高,而耐药型PDCOs中增殖相关基因表达较高,为药物疗效预测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

放疗预测

在直肠癌研究中,PDCOs对放化疗反应的预测显示出84.43%的准确性、78.01%的敏感性和91.97%的特异性。这些结果提示,对放化疗敏感的PDCOs患者可继续标准治疗,而对放化疗耐药的PDCOs患者则可避免无效治疗及相关毒性。

靶向治疗筛选

PDCOs为靶向药物筛选提供了宝贵平台。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筛选中,研究者测试了6000多种化合物,发现马来酸哌克昔林(Perhexiline maleate)能选择性抑制KRAS突变型PDAC类器官。在肝细胞癌(HCC)研究中,多区域PDCOs生物库鉴定出c-Jun是通过协调激活JNK和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乐伐替尼耐药的关键因子。

免疫治疗评估

PDCOs与自体免疫细胞共培养可以模拟个体化免疫反应。在胰腺癌中,PD-1信号通过MAPK和PI3K/AKT通路增强肿瘤进展。PD-1抑制剂与MEK1/2抑制剂联用显著增强了细胞毒性。微流控"器官芯片"模型通过共培养HCC-PDCOs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间充质基质细胞(MSC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更准确地模拟了肿瘤微环境。

新兴治疗方式的探索

微生物辅助治疗

肠道类器官与固有层淋巴细胞共培养证明,罗伊氏乳杆菌D8能保护类器官免受治疗诱导的毒性,减轻TNF-α诱导的炎症。在结直肠癌PDCOs中,高丰度的具核梭杆菌(Fn)通过促进干扰素-γ产生型CD8+T细胞浸润,显著增强了肿瘤对PD-L1阻断的敏感性。

光动力疗法(PDT)

PDCOs保留了组织结构和光学吸收等特性,为PDT研究提供了理想模型。在胆管癌中,PDCOs表现出比非癌性胆管类器官显著更高的光动力活性。将PDT与柳氮磺吡啶联用可显著增加胆管癌PDCOs的凋亡,而PDT与索拉非尼联用则通过快速活性氧(ROS)积累实现了减量增效。

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PDCOs前景广阔,但其临床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肿瘤细胞含量、间质成分和活检质量等因素导致建立成功率不一致。静态PDCOs培养缺乏血管化和灌注,限制了营养扩散和生理相关性。器官芯片技术通过将PDCOs整合到模拟机械力、实时药物暴露和免疫细胞运输的微流体系统中,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重塑基于类器官的表型分析和药物反应预测。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分析高内涵成像数据,以高灵敏度对类器官形态进行分类和量化药物诱导的变化。多组学PDCOs模型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药理学数据,正在被开发用于预测患者特异性治疗反应。

展望未来,3D生物打印、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的融合——连同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大规模临床验证——为将PDCOs转化为消化系统肿瘤个性化治疗和药物开发的临床可行平台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PDCOs有望成为连接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桥梁,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肿瘤治疗。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