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单细胞多组学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从肿瘤异质性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时间:2025年8月26日
来源:Molecular Cancer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单细胞测序(scRNA-seq)技术在解析肿瘤异质性(TME)和指导个体化免疫治疗(ICB)中的突破性进展,重点探讨了基因组(CNAs)、表观组(scATAC-seq)和免疫组(TCR/BCR)等多组学整合策略在MRD监测和新抗原发现中的应用前景。

广告
   X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概览

肿瘤微环境(TME)的复杂性催生了单细胞测序技术的革新。激光显微切割(LCM)和微流控技术实现了从组织样本中精准分离单个细胞,而10x Genomics Chromium X平台已实现单次百万级细胞的转录组分析。基因组层面,scDNA-seq可检测<1%频率的FLT3-ITD突变;表观组方面,scATAC-seq揭示了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1、TWIST1)的可及性变化;蛋白质组通过质谱流式(CyTOF)量化了40种以上细胞参数,如PD-1+CD8+T细胞的耗竭状态。

解析肿瘤复杂性的多维度视角

肝癌单细胞三组学(scTrio-seq)研究首次证实拷贝数变异(CNAs)通过基因剂量效应调控表达,而与DNA甲基化无关。在乳腺癌中,CD73high巨噬细胞亚群通过抑制T细胞浸润导致PD-1治疗耐药。空间转录组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中CD8+T细胞与CD20+B细胞共定位形成三级淋巴结构(TLS),其基因特征可预测免疫治疗响应。

个体化治疗转化应用

新抗原疫苗开发取得突破:PacBio长读长测序捕获到传统方法遗漏的肿瘤特异性RNA异构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scRNA-seq发现MRD细胞通过缺氧信号通路获得耐药性。胶质母细胞瘤研究显示,CDK4/6抑制剂可逆转肿瘤细胞固有的免疫抵抗程序,该特征在治疗前即已存在。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前单细胞多组学面临三大瓶颈:微流控捕获效率限制(仅30-50%细胞被捕获)、表观组数据稀疏性(scATAC-seq平均每个细胞仅5000 reads)、跨组学整合算法偏差(如Seurat v5整合损失15%真实变异)。新兴的AI工具如DeepMAPS通过异质图神经网络,成功解析了树突状细胞与组织驻留CD4+T细胞间的通讯网络。

未来展望

随着timsTOF Ultra 2质谱仪将单细胞蛋白检测提升至3000种/细胞,3D空间组学技术正在重构肿瘤-免疫相互作用的全景图谱。临床转化仍需突破FFPE样本兼容性、成本控制(<100美元/样本)等瓶颈,但单细胞指导的"进化拦截"治疗策略已显现革命性潜力。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