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刊推荐: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AI)辅助工具DeepLabCut(DLC)与Behavioral Segmentation of Open Field in DLC(B-SOiD),对癫痫小鼠模型的行为微特征进行高通量解码。研究发现63个可解释行为组能区分发作状态、揭示时间演变规律,并成功预测癫痫猝死(SUDEP)风险。该成果为癫痫机制研究、抗癫痫药物(ASM)筛选及临床视频监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与转化价值。
引言背景
癫痫的行为和运动表现是诊断与分类的重要依据,但传统人工视频分析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下、难以捕捉动态细节等局限。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为分析为癫痫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通过整合DeepLabCut(DLC)和Behavioral Segmentation of Open Field in DLC(B-SOiD)两大工具,系统解码了癫痫小鼠模型在诱导发作中的行为微特征,旨在揭示行为模式与发作结局之间的关联。
方法学创新
研究采用32种近交系小鼠(Collaborative Cross)和Angelman综合征(AS)模型鼠,通过氟醚(flurothyl)诱导癫痫发作,并使用单摄像头记录行为视频。DLC模型通过标注28个体部位点实现高精度姿态估计,测试误差仅2.23像素。B-SOiD则通过无监督聚类识别出67个行为组(BG),经筛选后保留63个高精度(≥80%准确率)且可解释的行为组。进一步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熵值计算、关节运动学分析以及频繁模式挖掘(Apriori算法),全面量化行为特征。
行为微特征区分发作状态
研究发现,40个行为组在发作前(preictal)、肌阵挛发作(MS)和全面性发作(GS)阶段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G#40(攀爬)、BG#58(俯冲)和BG#63(平衡)变化最为显著。PCA分析显示PC1可区分发作前与发作状态,而PC2则进一步区分MS与GS。熵值分析表明,发作后行为复杂性显著降低,提示行为更趋刻板。此外,研究还发现雄性和雌性小鼠在发作中存在行为差异,强调性别因素在癫痫表型研究中的重要性。
遗传背景影响行为表型
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表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例如,CC032品系在MS和GS阶段均表现出特异的行为集群,而C57BL/6J(B6J)则表现为冻结伴前肢伸展。聚类分析显示,毛色(如Agouti和Albino)与行为网络存在关联,提示遗传背景通过神经发育轨迹影响行为表型。这些发现表明,常用近交系小鼠的行为反应不可简单外推至其他遗传背景。
SUDEP的行为标志与预测
通过分析GS阶段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BG#63(平衡)在致死性发作中使用频率较高(21.10% vs 10.53%)。虽然静态行为组频率差异不显著,但动态行为转换概率在致死性发作中显著改变,例如BG 42→31 和 BG 31→42 的转换增加。频繁模式挖掘进一步识别出与SUDEP高度相关的行为序列,如BG#58(俯冲)、BG#50(跌落)和BG#63(平衡)的串联出现。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的分类模型在预测SUDEP时达到AUROC=0.74,显著优于人类观察者(AUROC=0.57)。时间截断分析显示,越接近死亡时间,预测准确性越高。此外, kinematics 分析发现致死性发作中膝关节角度更大、角速度更快,提示运动动力学特征可作为SUDEP的潜在标志。
发作行为的时序演变
通过8天氟醚点燃(kindling)实验,研究发现在抗点燃品系CC051中,虽然发作阈值和Racine评分无显著变化,但行为组使用频率和熵值随时间动态演变。例如,BG#47(冻结伴头部微颤)在MS阶段使用增加,而BG#40(攀爬)在GS阶段显著上升。熵值在GS第5天达到峰值,表明行为复杂性存在临时性适应。线性判别分析(LDA)成功将早期与晚期点燃试验区分,提示行为模式随时间逐步演化。
Angelman综合征模型的行为表型
UBE3A基因缺失的AS模型鼠在传统指标(MST、GST、Racine评分)上与野生型无差异,但行为熵值在GS阶段显著更高(AUROC=0.91),表明其发作行为更复杂、更少刻板。这一发现凸显了行为微特征在揭示隐性表型方面的优势。
讨论与展望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DLC/B-SOiD的行为解码流程,可高效、定量分析癫痫行为特征,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该技术易于推广至其他物种(如果蝇、斑马鱼、大鼠)和临床场景,如住院监测(EMU)和家庭视频记录。结合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未来可通过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解析行为表型的遗传基础。此外,时间高分辨率行为数据为融合神经活动记录(如钙成像、电生理)提供了可能,有望揭示行为-神经环路机制。研究局限性包括单视角摄像的遮挡问题、帧率对快速运动的捕捉限制,以及缺乏独立数据集验证。未来需进一步提高采样率和多视角记录以优化分析精度。
总结
本研究通过AI驱动的行为解码技术,揭示了癫痫发作中未被重视的微特征及其与遗传背景、性别、时间演变和猝死风险的关联。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癫痫行为表型的理解,也为精准医疗和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和生物标志物。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