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与胆道癌的遗传关联:孟德尔随机化与多性状GWAS分析揭示LRPPRC和ABCG5的关键作用

时间:2025年9月22日
来源:Translational Oncolog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胆道癌(BTC)高恶性且与胆石症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但机制不明的现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证实胆石症与BTC的因果关联(P<0.05),并利用多性状GWAS(MTAG)鉴定出5个新型BTC风险位点。研究发现LRPPRC和ABCG5在肝脏组织中共定位,基因表达分析显示LRPPRC在BTC组织中显著上调(P<0.001)而ABCG5下调(P<0.001),揭示了胆汁酸代谢通路遗传变异在胆石症与BTC共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为靶向防治提供新思路。

广告
   X   

胆道癌(Biliary Tract Cancer, BTC)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因其侵袭性强、预后极差而成为肿瘤领域的治疗难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胆石症(Cholelithiasis)患者中BTC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但两者之间的内在机制一直模糊不清。传统观察性研究难以排除年龄、肥胖、糖尿病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导致胆石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直接推动BTC发生仍存在争议。更关键的是,胆汁酸代谢异常被认为是连接两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尤其是ABCG5/ABCG8胆固醇转运体功能缺陷可能导致胆汁酸积聚,进而诱发胆道上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但遗传层面的证据链尚未完善。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的研究团队在《Translational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综合性研究,整合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多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ulti-Trait Analysis of GWAS, MTAG)和共定位分析等多种遗传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胆石症与BTC之间的遗传关联,并鉴定出关键基因LRPPRC和ABCG5在致病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几项关键技术:首先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 UKB)和芬兰FinnGen R11数据库的大规模人群队列进行单样本及两样本MR分析,以基因型作为工具变量推断因果关系;接着采用MTAG整合多队列GWAS摘要统计数据,增强对低频信号的分析效能;通过FUMA平台进行功能注释和基因定位;应用共定位分析(coloc算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定量性状位点(QTL)与BTC的共享信号;最后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的批量RNA测序(RNA-seq)及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验证基因表达差异。

基线特征与癌症发病率

研究纳入UK Biobank中363,846名个体,包括23,326名胆石症患者和340,520名对照。中位随访时间14.9年。胆石症患者中BTC发病率为5.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9‰(P<0.05),而肝细胞癌(HCC)和胰腺癌(P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R结果

单样本MR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分析显示,胆石症遗传风险每增加一个标准差,BTC风险对数比值上升4.98(95% CI: 2.00–7.96, P<0.001)。两样本MR中,逆方差加权(IVW)法得出胆石症与BTC的OR值为1.383(95% CI: 1.098–1.742, P=0.006)。MR-PRESSO和留一法分析均未检测到水平多效性或异常值,结果稳健。

新型位点识别与MTAG分析

通过MTAG分析胆石症与肝外胆管癌的遗传架构,研究团队筛选出20个独立信号和5个新型领先基因组风险位点,包括rs145110912(LRPPRC)、rs1800961(HNF4A)、rs601338(FUT2)、rs804267(NEIL2)和rs9297994(CYP7A1/UBXN2B)。这些位点均达到基因组显著水平(P<5×10–8)。

共定位分析

在肝脏组织中,共定位分析发现rs72800933与ABCG5、rs1800961与C20orf62、rs804267与FAM85A在QTL水平共定位;sQTL分析中rs4953029与LRPPRC、rs1800961与TOX2、rs804267与CTSB显著共享信号。其中rs4953029与LRPPRC基因共定位达46次,提示该区域在调控基因剪接中的关键作用。

风险位点与BTC及QTL的关联

在无胆石症人群中,Cox回归模型显示rs6741243和rs7599981两个独立位点均显著增加BTC风险(HR分别为1.41和1.35,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rs6741243与肝脏ABCG5 sQTL呈负相关(β=−0.34, P=0.0028),而rs7599981与rs4953029强连锁不平衡(r²=0.91),后者显著影响LRPPRC表达(β=0.64, P=9.5×10–11)。

基因表达分析

TCGA数据显示,BTC组织中LRPPRC表达显著上调(P<0.001),ABCG5则下调(P<0.001)。scRNA-seq证实LRPPRC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log2FC=1.0, P<0.001),而ABCG5主要表达于肝细胞,在胆管细胞中无显著差异。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多维度遗传学分析证实了胆石症与BTC之间的因果关联,并发现ABCG5/ABCG8和LRPPRC基因区域的变异同时影响两种疾病风险。其中rs6741243可能通过下调ABCG5剪接表达促进胆汁酸代谢紊乱,间接增加致癌风险;而rs4953029则可能通过调控LRPPRC表达直接驱动肿瘤发生——LRPPRC作为线粒体mRNA稳定性的关键调控因子,其过表达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或表观遗传修饰(如m6A RNA修饰)促进肿瘤进展。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胆石症与BTC共享的遗传基础,还为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和靶向干预提供了新靶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部分位点(如rs4953029)缺乏对ABCG8调控的直接QTL证据,未来需功能实验进一步验证。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