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KRAS-G12D突变如何驱动结直肠癌(CRC)静脉血栓栓塞(VTE)和肿瘤进展的机制问题,通过构建KRAS突变相关凝血基因(KMCG)预后模型,结合体内外实验证实KRAS-G12D通过激活MAPK/ERK通路促进血小板活化和高凝状态。研究发现KMCG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生存和血栓风险,且MEK抑制剂U0126可逆转血栓形成和转移,为KRAS突变CRC患者提供了同时靶向肿瘤和血栓的双重治疗策略。
在肿瘤治疗领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始终是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和第二位。更复杂的是,CRC患者常伴随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风险,而VTE已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不仅直接导致死亡,还会中断抗癌治疗。近年来,分子研究发现近50%的CRC病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其中G12D是最常见的亚型。尽管一些临床报告提示KRAS突变可能进一步增加血栓风险,但其具体机制一直不明确,尤其是KRAS-G12D突变如何同时驱动肿瘤进展和血栓形成,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要空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在《Translational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深入研究,通过整合多组学分析、临床数据验证和功能实验,首次揭示了KRAS-G12D突变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同时促进CRC进展和VTE发生的双重机制,并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凝血相关基因预后模型(KMCG),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包括: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如GSE69164)的临床和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LASSO和Cox回归构建KMCG预后模型;使用体内外模型(如敲低KRAS的HT29细胞系、小鼠静脉血栓和腹膜转移模型)进行功能验证;应用免疫组化(IHC)、Western blot、ELISA和血小板功能测试等技术评估分子表达和凝血指标;并通过药敏分析(如pRRophetic包)评估化疗药物响应。
研究结果部分,首先通过“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KRAS mutation-associated coagulation-related prognostic model in CRC”表明,从TCGA数据中筛选出10个KRAS-G12D相关凝血基因(KMCG),最终构建基于PLCG2、MAPK12和C4B的3基因预后特征。该模型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组,高危组总生存率显著降低(HR=3.44),且1年AUC达0.718,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PCA和诺模图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独立预后价值。
在“KMCG risk scores model links thrombotic risk, immune activation, and chemosensitivity in CRC”中,高危患者显示补体/凝血级联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且免疫浸润(如CD8+ T细胞)和肿瘤突变负荷(TMB)升高,提示免疫治疗敏感性。外部验证中,KMCG评分在门静脉肿瘤血栓(PVTT)样本中显著升高,证实其与血栓形成的关联。
“KRAS G12D mutations and metastasis drive hypercoagulability in CRC”部分通过临床队列发现,KRAS G12D突变和远处转移是D-二聚体升高和VT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RR=1.70和5.55)。突变携带者血管侵犯和VTE发生率更高,凸显其促血栓作用。
“KRAS G12D mutation enhances platelet-driven hypercoagulability in CRC”通过实验表明,突变型CRC细胞和血小板共培养后,血小板聚集加速,组织因子(TF)和P-选择素(PS)表达升高,内皮细胞促凝血转化增强,证实KRAS G12D通过血小板-内皮交互驱动高凝状态。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KRAS G12D-driven MAPK pathway activation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揭示突变细胞中pERK1/2水平显著升高,且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et)处理反而增强MAPK通路活性和TF表达,而MEK抑制剂U0126可逆转这些效应。功能实验显示,突变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但联合U0126治疗可抑制这些表型。
最后,“KRAS G12D mutation drives platelet dysfunc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via MAPK-ERK1/2 signaling in vivo”在小鼠模型中证实,Mut+Cet组血栓长度、重量和肿瘤负荷均增加,而U0126处理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和转移。IHC显示突变肿瘤中CD31和Ki67表达升高,血清凝血标志物(TF、TM、PS)也升高,进一步验证MAPK-ERK1/2通路的核心作用。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强调,该工作首次建立了KRAS-G12D突变与凝血功能的直接机制联系,证明MAPK-ERK1/2通路是驱动血栓和肿瘤进展的共同枢纽。KMCG模型不仅是一种新型预后工具,还能识别高危患者,指导血栓预防和个性化治疗(如MEK抑制剂的应用)。这些发现为KRAS突变CRC患者提供了同时管理血栓并发症和肿瘤恶化的双重靶向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意义。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