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对抗网络(STLLM-GAN)在PM2.5预测中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5年6月22日
来源: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编辑推荐:

为解决PM2.5预测中时空依赖关系提取不足和模型训练不充分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融合时空大语言模型(STLLM)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新型框架STLLM-GAN。该研究通过设计时空模块(STM)和LLM推理模块(LLMIM),结合无监督与有监督的对抗训练策略,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实验证明其在上海和北京数据集上优于现有基准模型,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智能化技术支撑。

广告
   X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雾霾污染已成为威胁城市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核心污染物。尽管传统方法如WRF-Chem和统计模型ARIMA曾被用于预测,但其依赖先验知识或难以捕捉动态时空关联。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如LSTM和GCN虽有所突破,但计算成本高且全局特征提取不足。更关键的是,现有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忽略时空依赖和单纯依赖有监督训练,导致预测精度受限。

针对这些挑战,河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发表了创新性研究,提出STLLM-GAN框架。该研究通过融合时空大语言模型(STLLM)与生成对抗网络(GAN),首次实现了PM2.5预测中时空依赖的全局动态建模与数据分布联合优化。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采用上海(SH)和北京(BJ)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集,包含PM2.5、PM10等指标。核心方法包括:1)设计时空模块(STM)提取动态时空特征;2)基于GPT-2构建LLM推理模块(LLMIM)生成预测序列;3)引入GAN的对抗训练机制,结合MSE损失和对抗损失优化模型。

研究结果

  1. 系统架构设计
    STLLM-GAN由生成器和判别器组成。生成器中,STM通过图注意力网络捕捉空间相关性,结合时间卷积提取时序特征;LLMIM则利用预训练GPT-2解码未来PM2.5浓度。判别器采用GCN-LSTM混合结构鉴别数据真伪。

  2. 对抗训练优化
    通过交替优化生成器(最小化MSE和对抗损失)与判别器(最大化样本判别能力),模型同时学习数据分布和精确预测。实验显示该策略使预测误差降低12%-18%。

  3. 性能验证
    在SH和BJ数据集上,STLLM-GAN的RMSE较基准模型(如ST-Transformer、GC-LSTM)平均提升23.7%,且训练效率提高30%。尤其对PM2.5突变峰值的预测表现突出。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将LLM与时空网络结合应用于环境预测领域,解决了传统方法对动态时空依赖建模不足的瓶颈。STLLM-GAN的创新性体现在:1)通过STM-LLMIM协同架构实现多尺度特征提取;2)对抗训练机制突破单一有监督学习的局限。成果为智慧城市空气质量预警提供了可解释、高效率的技术路径,并被证实可扩展至其他时空序列预测任务。

研究团队在讨论中指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轻量化模型部署和跨城市迁移学习,以应对更复杂的实际场景。这一工作不仅推动了环境科学与大模型技术的交叉创新,也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