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相关生态系统服务热点-权衡-簇的多维空间交互机制解析及其对流域三水统筹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5年7月1日
来源:Ecological Engineering

编辑推荐:

针对流域水系统管理中要素耦合分析不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水相关生态系统服务(WESs)的热点重叠、权衡协同和功能簇分析,揭示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TWI)的空间交互规律。发现23.68%流域面积存在多服务热点重叠区,识别出4类主导功能簇,为三水统筹管理提供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新范式。

广告
   X   

随着中国推进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三水统筹"(Three Water Integration, TWI)的综合治理改革,传统基于要素静态耦合的分析方法已难以满足系统性流域管理需求。湘江流域作为长江重要支流,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和洪水频发的多重挑战。尽管已有研究建立了包含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环境的三级指标体系,但如何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解析TWI的空间交互机制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湖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研究团队在《Ecological Engineering》发表的研究,创新性地通过水相关生态系统服务(WESs)的热点分析、权衡协同和功能簇三维框架,揭示了湘江流域水资源供给(water provisioning)、水质净化(water purification)、土壤保持(soil conservation)和洪水调节(flood regulation)四大服务的空间交互规律。研究采用InVEST模型进行生物物理量评估,结合Getis-Ord Gi*热点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K-means聚类等方法,系统解析了2000-2020年WESs的时空演变特征。

时空动态与结构差异
水资源供给量从2000年7.15×1010 m3增长至2020年7.41×1010 m3,年均增加1.28×108 m3;而水质净化服务中总氮输出通量下降23.6%,总磷下降19.3%,反映生态工程成效。土壤保持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10年达峰值2.89×109 t;洪水调节能力则持续减弱,与城镇化扩张呈显著负相关。

热点重叠与多功能区
尽管单一WESs热点空间异质性显著,但23.68%流域面积存在多服务热点重叠,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森林覆盖区,这些区域被界定为生态优先保护区。相反,冷水江-娄底等城市化区域呈现多服务冷点聚集,亟需生态修复。

权衡协同关系
发现6类显著关联模式,其中协同关系占2/3。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呈现最强协同性(R=0.82),而水资源供给-洪水调节则存在显著权衡(R=-0.6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游农业区呈现"高供给-低调节"的典型权衡格局,反映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干扰。

功能簇分区
通过K-means聚类识别出4类主导功能区:低水平均衡簇(占21.3%)、水质净化-供给协同簇(18.7%)、土壤保持-供给协同簇(34.5%)和洪水调节-供给协同簇(25.5%)。其中东部丘陵区的土壤保持-供给协同簇通过梯田建设实现了"保土增水"双赢,为TWI实施提供了典范案例。

该研究首次从WESs空间交互视角构建了TWI评估新框架,其创新性体现在:突破传统要素耦合分析局限,通过"多功能性-相关性-主导性"三维度揭示了流域系统的内在联系;提出的"热点识别-关系解析-簇区划分"技术路径,为生态优先区划定和差异化治理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实践层面,23.68%多服务重叠区的发现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四类功能簇的划分则指导了分区管控策略制定。这项研究不仅推动了流域综合管理理论发展,也为中国"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