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闭症诊断路径的多元轨迹分析:基于大样本队列的医疗数据挖掘研究

时间:2025年7月3日
来源:Journal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成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诊断延迟与共病精神障碍的临床难题,通过分析加拿大魁北克省2799名成人患者的医疗轨迹数据,首次揭示了五种特征鲜明的诊断路径类型(TDs)。研究采用状态序列分析(SSA)技术,发现焦虑障碍(AD,77.5%)、抑郁障碍(DD,58.0%)和精神分裂谱系障碍(SSD,49.4%)是最常见的共病诊断,为成人ASD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该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对改善成人ASD的早期识别和精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广告
   X   

在神经发育障碍领域,成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始终充满挑战。这个被称为"隐形残疾"的群体中,许多人直到中年甚至老年才获得确诊,期间往往被贴上各种精神障碍的标签。随着DSM-5将自闭症概念扩展为谱系障碍,临床识别率显著提升,但成人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仍是全球性难题。数据显示,约28%的ASD患者直到成年才被确诊,其中女性比例显著低于男性,这既反映了诊断标准的演变历史,也暴露出临床鉴别诊断的复杂性。

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通过分析魁北克省医疗数据库16年间的完整记录,研究人员追踪了2799名成人ASD患者的诊断轨迹,揭示了精神障碍共病模式与诊断延迟的内在关联。这项研究首次采用状态序列分析(SSA)方法,将复杂的医疗记录转化为可视化的诊断路径图谱,为理解成人ASD的异质性提供了全新视角。

研究团队运用三项关键技术:1)基于ICD-9/ICD-10编码的医疗数据挖掘技术,从380,124例精神障碍患者中筛选出2012-2017年间首次确诊ASD的成人病例;2)状态序列分析方法,将69个时间单位(每季度)的诊断记录转化为8类优先状态(自闭症、智力/发育障碍(IDDs)等);3)Ward层次聚类算法,通过Hamming距离矩阵识别相似诊断轨迹。所有数据来自魁北克医疗保险局(RAMQ)的住院、急诊和门诊记录,确保了大样本的代表性。

研究结果通过五个小标题系统呈现:
"Delayed diagnosis of autism and psychiatric and/or neurodevelopmental co-occurring conditions"部分显示,队列中位确诊年龄为36岁,男性占比67.4%,45%的ASD诊断发生在住院期间。共病分析显示焦虑障碍(77.5%)、抑郁障碍(58.0%)和精神分裂谱系障碍(49.4%)最为普遍,远高于既往meta分析报告的比率。

"Trajectories of diagnoses"章节通过SSA识别出五种典型路径:类型1(63.8%)为低-中度医疗使用群体,确诊前精神科服务使用有限;类型2(17.6%)以SSD和焦虑障碍为主要特征;类型3(6.0%)高医疗使用组伴有IDDs(53.9%)和ADHD(33.5%);类型4(9.0%)和5(3.6%)分别为中老年SSD和双相障碍(BD)主导群体,显示出明显的诊断遮蔽现象。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isdiagnosis and overdiagnosis"深入分析了诊断困境。在SSD和BD患者中,44-51%仅有一次ASD诊断记录,提示可能存在过度诊断。研究强调DSM-5标准扩大后,ADOS等评估工具对共病患者的局限性,特别是当发育史资料缺失时,鉴别ASD与人格障碍、焦虑障碍的挑战尤为突出。

"Autism diagnosis in adulthood"探讨了社会因素,指出成人确诊的障碍包括专科医生短缺、平均等待时间过长等系统性难题。值得注意的是,类型4和5患者平均年龄达50岁,属于"迷失的一代",其ASD特征可能已被长期精神障碍治疗所掩盖。

结论部分强调,这是首项全面描绘成人ASD诊断路径的大样本研究。五种轨迹类型的发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对年轻患者需关注焦虑/ADHD等神经发育共病,而对中老年群体应警惕SSD/BD可能掩盖的ASD特征。研究者建议建立多学科评估团队,开发整合发育史与共病评估的新型工具,并针对不同轨迹类型制定差异化筛查策略。这些发现对改善全球约1%成人ASD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深远意义,也为修订ICD-11相关诊断标准提供了实证依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