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达地区骨科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14例术后患者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5年7月5日
来源:BMC Nursing

编辑推荐:

为解决骨科患者术后延续护理需求与现有服务模式不匹配的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团队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通过自制问卷和《骨折患者居家护理需求预测量表》对314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率高达92.04%,但"互联网+护理服务"知晓率仅23.25%。研究揭示自理能力(β=-0.255)和手术部位(β=0.156)是核心影响因素,为制定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论文发表于《BMC Nursing》。

广告
   X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科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术后患者常面临康复训练依从性低(3个月后仅28.75%掌握训练技巧)、并发症风险高(如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27%)等挑战。传统医疗模式受制于经济、交通等因素,难以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需求。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护理服务"(Internet+nursing services)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糖尿病足、PICC置管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管理方案,但在骨科领域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为探究发达地区骨科患者对这一新兴服务的需求特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横断面研究。研究团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1-6月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314例患者,使用自制人口学问卷和《骨折患者居家护理需求预测量表》进行调研。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系统评估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主要技术方法
研究采用Kendall样本量估算法确定样本量(最终纳入314例有效问卷),通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问卷收集。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需求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需求维度特征
数据显示患者总需求率达92.04%(7.96±5.36分),各维度需求排序为:健康指导(86.94%,4.07±2.29分)>康复指导(64.01%,1.39±1.62分)>安全护理(53.82%,1.24±1.46分)>心理需求(38.22%,0.64±1.10分)>生活护理(31.21%,0.62±1.13分)。

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位、年龄、自理能力和"现有居家护理能否满足需求"与总需求分显著相关(P<0.05)。多元回归进一步揭示:

  1. 自理能力呈负向影响(β=-0.255,P<0.01),完全自理者需求分(6.42±5.58)显著低于重度依赖者(12.71±6.06)
  2. 手术部位具有正向效应(β=0.156,P=0.004),髋/股骨/骨盆手术患者需求最突出(12.21±4.74分)

服务接受度调研
仅23.25%患者知晓该服务,25.48%表示愿意使用。经济因素是主要障碍:63.38%患者期望单次服务费<100元,77.71%希望纳入医保支付。

研究启示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发达地区骨科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矛盾:高需求率(92.04%)与低知晓率(23.25%)并存。这一发现为精准化服务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服务内容优化:应重点强化健康指导(如并发症预防)和康复训练指导,对髋部手术等高风险群体实施多学科协作(MDT)管理
  2. 支付机制创新:建议政府将居家护理纳入医保报销,通过价格调控(如基础服务<100元/次)提升可及性
  3. 能力建设:需加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通过"浙里护理"等平台提升服务同质化水平

研究局限性包括单中心抽样可能带来的选择偏倚,未来需通过多中心研究验证结论的普适性。该成果为制定骨科延续护理标准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的分级诊疗目标具有实践意义。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