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放化疗后主动监测策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非劣效性探索:SANO试验启示

时间:2025年7月19日
来源:Cancer

编辑推荐:

来自荷兰伊拉斯姆斯MC癌症研究所的外科团队开展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针对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通过SANO试验证实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在2年总生存期(OS)方面不劣于标准手术(HR 1.14,95%CI 0.74-1.78),且显著改善患者6/9个月生存质量(QoL评分提高8.5-10.4分,p<0.01),为器官保留策略提供高级别循证依据。

广告
   X   

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领域,一项名为SANO的3期多中心集群随机非劣效性试验带来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发现,对于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RT)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CR)的患者,采用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策略在生存获益方面不逊色于传统手术方案。

这项涵盖776名患者的试验采用双重分析模式: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ITT)和改良ITT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至少2年随访,主动监测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达到71%-75%,与手术组相比具有非劣效性(风险比[HR]0.83-1.14)。更令人振奋的是,主动监测组患者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评分上显著优于手术组,特别是在治疗后6个月(提高10.4分,p=0.001)和9个月(提高8.5分,p=0.009)这两个关键时间点。

研究特别强调,cCR的评估需要严格遵循SANO方案,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逐层咬取活检(bite-on-bite biopsies)和内镜超声检查等综合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人群以腺癌(adenocarcinoma)为主(占75%),但方案同样适用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患者。

来自荷兰伊拉斯姆斯MC癌症研究所的Berend J. van der Wilk博士指出,这项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器官保留治疗的新选择。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Michael Gibson教授评价认为,该方案特别适合不愿接受手术或采用nCRT治疗路径的患者,但提醒临床需注意ESOPEC试验确立的围手术期化疗(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新标准对腺癌患者的适用性。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