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miR-186,证实其表达下调可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研究论文发表在1月15日的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miR-186,证实其表达下调可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研究论文发表在1月15日的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中山医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黎孟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致癌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分子病毒学与分子肿瘤学。
NSCLC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由于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阶段,治疗预后较差。因此,对于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进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寻找新的预后判断标志物与治疗靶标具有重要意义。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它主要通过与靶标基因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近年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miRNA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一个新亮点。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在对NSCLC临床样本和细胞系进行分析后,发现相比于正常非组织或上皮细胞系,miR-186 (MIR186)表达水平一致下降。miR-186表达与患者生存相关,显示高水平或低水平miR-186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3个月和21.5个月。在NSCLC细胞中促使miR-186过表达,其通过诱导G1–S期检查点阻滞,抑制了细胞增殖。与之相反,利用RNA i介导miR-186表达沉默,则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加速NSCLC细胞增殖。研究人员还证实miR-186直接靶向抑制了Cyclin D1 (CCND1)、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2和CDK6,恢复它们的表达可以逆转miR-186介导的细胞周期进程抑制。在NSCLC肿瘤异种移植物和临床样本中,他们证实了miR-186表达及其靶蛋白之间的这种反向关系。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iR-186在NSCLC中发挥重要的肿瘤抑制作用。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NSCLC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或诊断/预后靶点。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miR-186 Downregulation Correlates with Poor Survival in Lung Adenocarcinoma, Where It Interferes with Cell-Cycle Regulation
Deepe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lung adenocarcinoma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or NSCLC),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overall, may lead to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analyzing NSCLC clinical specimens and cell lines, we discovered a uniform decrease in miR-186 (MIR186) expression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lung tissue or epithelial cell lines……
作者简介:
黎孟枫
“****”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中山医学院院长。
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6-1991年就读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病毒学研究所(CAPM-BIV)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任CAPM-BIV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993年前往美国匹兹堡癌症研究所接受博士后训练,并于1997年在该所担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非独立职位)。2000年起受聘于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任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独立职位),一直在美国从事医学分子病毒学、分子肿瘤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研究领域主要为病毒致病与致癌、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讲授医学生“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和博士生“Angiogenesis: Physiology and 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课程。2005年受聘为“****”特聘教授,全职归国到中山医学院工作。
黎孟枫教授近年在中山大学主要致力于阐明肿瘤发生与病毒感染、炎症过程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信号控制机理,主要学术重点是NF-κB信号通路所涉及的新调控分子及其工作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在肿瘤、病毒性疾病上的临床意义,最近发现了NF-κB的激活与多种病毒感染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miRNA对NF-κB激活的表观遗传学调控作用,深入研究了这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作为上述调控网络的理论意义的延伸,还研究了NF-κB调控分子在病毒感染和肿瘤恶化中的临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判定新分子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上述研究的部分结果最近发表在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Journal of Pat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期刊上。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