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邓宏魁教授Cell Stem Cell发表谱系重编程综述

时间:2015年2月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几年来,人们通过直接转分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细胞类型,谱系重编程也逐渐成为了生产功能性细胞的重要途径。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二月五日的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综述性文章,全面回顾了谱系重编程的新进展,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邓宏魁教授。

广告
   X   

生物通报道:细胞重编程是近年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重编程能绕过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在临床应用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四种转录因子Oct3/4Sox2c-MycKlf4导入已分化完全的小鼠纤维母细胞中,首次将已分化细胞重编程为全能性的类胚胎细胞(iPS细胞)。iPS重编程技术也为山中伸弥赢得了2012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获得iPS重编程细胞需要一步步优化诱导,过程比较繁琐效率也比较低。而且iPS细胞的安全性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正当大部分人把注意力放在iPS重编程上的时候,另一种重编程策略异军突起,这就是谱系重编程(Lineage Reprogramming)。谱系重编程能够直接将成熟细胞转分化为其他类型的功能细胞或祖细胞。以往人们以为,已分化细胞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细胞,需要先回到一个未分化的阶段。而直接谱系重编程颠覆了这一观点。

近几年来,人们通过直接转分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细胞类型,谱系重编程也逐渐成为了生产功能性细胞的重要途径。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二月五日的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综述性文章,全面回顾了谱系重编程的新进展,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邓宏魁教授。(延伸阅读: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Science突破性重编程技术

这篇文章盘点了研究者们新发现的谱系重编程因子和重编程机制,介绍了生成功能性成熟细胞的新策略以及分析谱系重编程细胞的新方法。除此之外,作者们还探讨了谱系重编程应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这一策略未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作者简介:

邓宏魁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长江特聘教授

19801984 武汉大学,学士;19841987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19901995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

研究方向:1. 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的分子调控;2. 研究宿主蛋白与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3. 运用化学遗传学的手段,寻找靶点,筛选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抗癌药物及抗病毒的新药;4. 通过遗传修饰的手段建立疾病动物模型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

Direct Lineage Reprogramming: Strategies,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