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近期《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推出了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专题,介绍了这一研究所目前的现状,重点研究项目以及取得的多项成果。此专题共包括11篇评述文章和1篇研究论文。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和1930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 建国后, 中国科学院接收上述三个研究所和原徐家汇博物馆的部分资料、标本和设备, 于195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室和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 二者分别发展为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 1962年两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
近期《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推出了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专题,介绍了这一研究所目前的现状,重点研究项目以及取得的多项成果。此专题共包括11篇评述文章和1篇研究论文。
据介绍,目前动物研究所拥有院士3人,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1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入选者1人、“青年****”入选者5人以及“****”入选者30人.
动物研究所组建了我国实力最强的干细胞研究团队, 以其为核心承担了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
并着手建立“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
动物研究所虫鼠害综合控制研究团队承担了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纤维操纵”,
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中心”.
动物研究所的组织结构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和亚洲最大馆藏量的国家动物博物馆以及4个国内联合研究单元和5个国际联合研究单元.
动物研究所重点建设的包括动物克隆、组织工程与发育生物学技术平台、行为生理与信息化学技术平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以及数字化标本馆在内的七大技术平台为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重点学科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基础条件.
根据Nature2015年12月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 动物研究所的NI指数(Nature Index)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机构(包括大学)排名第14, 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所排名第3位.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10月的统计结果, 动物研究所2014年度发表科技论文被引用篇数和2005~2014年SCI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均在全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9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机构竞争力分析——基于文献计量》(2013)分析报告表明, 按照论文量, 动物研究所在动物学领域的世界各机构中排名第一, 在昆虫学领域排名第四; 按照总被引频次, 在动物学领域排名第四, 在昆虫学排名第七; 按总IF, 在动物学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在昆虫学排第五位; 按前10%期刊论文数, 在昆虫学领域排第三名.
2014年, “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5年,
动物研究所“一三五”重大突破“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机制”和重点培育方向“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分别入选中国科学院“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经过长期努力, 动物研究所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成果已实现成功转化, 开发出了1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新产品,
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农药产品和生物防控技术体系, 合作企业已成为国际生物农药市场的知名企业.
近年来, 动物研究所有71人次在包括国际昆虫学会、国际动物学会、国际干细胞组织、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亚太昆虫学会等国际组织任职.
有95人次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务.
同时动物研究所与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和国际动物学会共同主办的SCI学术期刊Insect Science, Integrative Zoology和Current Zoology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Insect Science被国际权威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收录, 其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2.144, 在国际97个昆虫学刊物中排名13, Integrative Zoology和Current Zoology2014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1.904和1.594, 在国际动物学期刊中位居前30%.
(生物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