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证明精子中没有完整的线粒体DNA,此外,精子的线粒体也缺乏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而它是人类线粒体DNA复制所必需的。
人类及大多数动物有一个进化特征:线粒体DNA的单亲遗传,也就是说,他们完全从母亲那里继承线粒体DNA(mtDNA)。既然精子也有线粒体,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传递给后代呢?
托马斯杰斐逊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证明精子中没有完整的线粒体DNA,此外,精子的线粒体也缺乏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而它是人类线粒体DNA复制所必需的。
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的Ramon Trullas解释说:“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个物种中,精子线粒体在受精过程中被引入卵子,因此现有的假设之一是线粒体DNA确实到达了卵母细胞,但在受精过程中被清除了。”不过,父系mtDNA清除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为了弄清精子是否含有线粒体DNA,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数字PCR技术,这种技术的准确性比传统的PCR技术更高,而且可以对同一样本中不同细胞类型的DNA进行绝对定量。他们对来自美国俄勒冈州诊所的样本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精子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分子,而且发现的残留线粒体DNA可能根本不属于它们。“每个精子细胞含有50到70个线粒体,相当于每个线粒体只有不到0.01个线粒体DNA分子。虽然极低,但这个数字可能解释了来自污染细胞(即白细胞)的背景线粒体DNA,”作者在论文中解释道。
研究人员发现,精子线粒体中DNA的缺失主要是由于转录因子TFAM的重新定位,TFAM是渗透到线粒体以复制线粒体DNA的重要分子。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子修改TFAM的线粒体定位信号,不允许其进入线粒体,而是将其引导到精子核,从而阻止线粒体DNA的复制。
“我们的工作表明,精子发生过程中对TFAM的修饰导致父系线粒体DNA的清除,并解释了线粒体DNA母系遗传的原因。这是一个迷人的过程,也是进化的产物,阻止了父系DNA的遗传,” Ramon Trullas补充说。
TFAM重新定位的发现对于人类生育和生殖细胞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解释一些少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病例,这些疾病会影响精子数量和活力,导致男性不育。研究人员称,事实上,在患有严重少弱精子症的不育男性的精子中,已发现线粒体DNA水平升高。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