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三级医疗中心双相过敏反应研究:电子健康档案与电话访谈揭示发病率及风险因素

时间:2025年2月10日
来源:Allergy, Asthma & Clinical Immunology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双相过敏反应(BA)发病率不清、风险因素不明的问题,通过回顾性分析138例过敏反应事件,发现BA发生率为15.94%,平均19小时出现次发反应,症状较初次减轻但重于非过敏双相反应。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BA与非过敏双相反应差异,为临床观察期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成果发表于《Allergy, Asthma》。

广告
   X   

过敏反应作为可能致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其双相表现形式——即症状缓解后1-48小时内再次发作的现象——始终是临床管理的难点。尽管世界过敏组织(WAO)指南建议高风险患者延长观察期,但关于双相过敏反应(Biphasic Anaphylaxis, BA)的发病率报道差异悬殊(1-20%),且次发反应时间窗、症状特征与风险因素仍存争议。更棘手的是,临床难以区分真正的BA与单纯症状反复的非过敏双相反应。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电子健康记录与患者访谈相结合的创新方法,在三级医疗中心开展为期2年的真实世界研究,成果发表于《Allergy, Asthma》。

研究采用混合数据收集方法,通过急诊诊断代码筛选2015-2018年间就诊的155例过敏事件,最终纳入138例经过敏专科医师确认的病例。采用加拿大儿科监测计划(CPSP)标准严格定义BA,通过电话访谈获取症状时序数据,结合病历审查进行三重分类(单相/BA/非过敏双相)。统计采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比较组间临床特征、治疗模式与时间参数。

结果部分显示,在症状特征方面,BA次发反应症状谱显著轻于初次发作(p=0.0002),但重于非过敏双相反应(p<0.0001),特别是"喘息"、"口腔/咽喉肿胀"等症状差异明显。时序分析揭示BA平均发作间隔19小时,仅31.8%发生在8小时内,挑战了传统4-8小时观察期的合理性。触发因素分布显示,BA组41%为未知抗原,显著高于单相组的33.9%(p=0.0375),而食物过敏在单相组占比更高(43% vs 27.3%)。

治疗模式分析发现,BA组86.4%接受肾上腺素治疗,其中31.6%需多剂量,且80%首次给药在急诊科完成。值得注意的是,BA组初始症状缓解时间长达9.5小时,显著长于单相组的6.1小时(p=0.0677),但皮质醇使用率组间无差异(72.7% vs 71.6%),支持其不能预防BA的共识。

讨论部分强调,这项研究首次量化比较BA与非过敏双相反应的差异,19小时的次发反应中位数提示需要延长高危患者观察期。未知触发因素与BA的强关联(p=0.0375)为风险分层提供新指标,而急诊科延迟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增加BA风险。作者建议临床应加强患者教育、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而非单纯依赖延长住院观察。

该研究突破在于采用混合数据收集法弥补回忆偏差,首次明确BA与非过敏双相反应的临床差异。尽管存在单中心、样本量有限等局限,但为WAO指南更新提供关键证据,特别是推翻"多数BA发生在8小时内"的传统认知,对急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未来需开展多中心研究验证风险因素,并探索延迟肾上腺素给药与BA的因果关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