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I:预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指标

时间:2025年3月1日
来源:BMC Immunology

编辑推荐:

为探究 SII 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高 SII 与不良结局相关,意义重大。

广告
   X   

在心血管疾病的大舞台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无疑是一位 “狠角色”,它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被诊断为 AMI 的患者,一年内死亡率近 10%,住院期间死亡率在 4% - 12% 之间。而高血压,更是 “雪上加霜”,相关研究表明,在中国,约 51.2% 的 AMI 病例都与高血压有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及时找出相关风险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改善临床护理,还可能降低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一种新的免疫和炎症指标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oinflammatory Index,SII)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它作为一个血清免疫和炎症标志物,能评估心血管剩余风险,已被发现与多种疾病的不良预后相关。不过,关于 SII 与高血压合并 AMI 患者的长期临床事件,特别是死亡率、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十分有限。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Immun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从 MIMIC-IV 数据库中招募了 2008 年至 2019 年期间的患者,这些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且年龄在 18 岁及以上。同时,排除了患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以及缺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患者。

研究人员根据 SII 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Q1(SII <923.667)、Q2(923.667 ≤ SII < 2287.17)和 Q3(SII> 2287.17)。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入院后 30 天和 365 天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休克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数据分析方面,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方法。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均值 ± 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分类变量用数字(百分比)表示。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或 Mann - Whitney U 检验分析连续变量,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此外,还构建了单变量和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模型以及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以探究 SII 四分位数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使用限制立方样条(RCS)曲线更灵活地模拟和可视化 SII 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通过 Kaplan - Meier 生存曲线计算 30 天和 365 天全因死亡率的累积发生率,并进行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令人瞩目。在基线特征方面,共纳入 2317 名患者,平均年龄 72.71±12.58 岁,男性占 60.6%。Q3 组患者中老年人、男性、白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比例更高。随着 SII 升高,心率、乳酸、白细胞(WBC)等指标发生变化,同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 II(SAPS II)评分上升,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以及 30 天和 365 天全因死亡率都与 SII 升高显著相关。

在不同 SII 分组的临床结局方面,Cox 比例风险模型显示,高 SII 是高血压合并 AMI 患者 30 天和 365 天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Q3 组 30 天全因死亡率是 Q1 组的 1.765 倍,365 天全因死亡率是 Q1 组的 1.695 倍。逻辑比例风险模型表明,高 SII 也是住院期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 Q2 组和 Q3 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病几率分别是 Q1 组的 1.255 倍和 1.565 倍,Q2 组心源性休克的患病几率是 Q1 组的 1.930 倍 。

Kaplan - 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Q3 组 30 天和 365 天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 Q2 组和 Q1 组。RCS 曲线分析表明,在未调整模型中,SII 与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30 天和 365 天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呈线性上升关系;调整模型后,SII 与 30 天和 365 天全因死亡率、充血性心力衰竭仍呈线性相关。

亚组分析发现,在 30 天全因死亡率的亚组分析中,SII 对 SpO2≥95%、女性、糖尿病患者、未选择 PCI 以及 60 - 80 岁患者的 30 天全因死亡预测价值更高。在 365 天全因死亡率的亚组分析中,高 SII 与各年龄、性别、糖尿病和 COPD 亚组的死亡率增加相关,且在 SpO2和手术方式相关亚组中,SII 对 365 天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更高,尤其是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且 SpO2≥95% 的患者。

综合来看,该研究表明 SII 是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心源性休克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风险因素。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它提示炎症在这类患者的疾病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抗炎治疗途径提供了方向。SII 作为一个易于获取且价格合理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为高血压合并 AMI 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存在选择偏倚,且仅评估了基线 SII 水平,未研究其动态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未来,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 。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