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细胞质趋化受体:双 HAMP 结构域调控核仁阵列与信号传导的关键作用

时间:2025年4月19日
来源:mBio

编辑推荐:

本文聚焦于粘球菌(Myxococcus xanthus)的细胞质趋化受体 FrzCD。研究发现其双 HAMP(组氨酸激酶、腺苷酸环化酶、甲基接受趋化蛋白和磷酸酶)结构域,能调节核仁阵列形成及下游信号传导,影响细胞聚集和运动等行为,为理解趋化受体机制提供新视角。

广告
   X   

引言


细菌通过复杂的化学传感系统(CSS)感知外部信号并转化为细胞行为。甲基接受趋化蛋白(MCPs)作为专门的化学感受器,能感知化学信号。典型的 MCP 由多个结构域组成,其中 HAMP(组氨酸激酶、腺苷酸环化酶、MCP 和磷酸酶)结构域在信号转导和受体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MCPs 可寡聚化形成高度有序的阵列,对信号放大至关重要,不同细菌中其亚细胞定位和分布存在差异。

粘球菌(Myxococcus xanthus)具有多阶段发育周期,其 Frz 系统是研究较多的 CSS,能调节细胞运动方向逆转频率,对发育周期成功进行至关重要。FrzCD 是该系统中的细胞质 MCP,缺乏明显传感结构域,其如何感知环境信号尚不清楚。FrzCD 除了具有保守的 C 端甲基接受(MA)结构域外,N 端带正电区域负责与 DNA 结合,此前研究表明其能在核仁上形成多个簇,且这种核仁介导的聚类与跨膜化学传感阵列一样,能使系统协同响应外部信号。

结果


  1. 结构预测和同源性分析表明 FrzCD 中存在双 HAMP 结构域:通过对 FrzCD 的二级结构预测和序列比对,发现其 N 端 31 - 136 位氨基酸区域存在两个连续的 HAMP 结构域,分别命名为 H1(31 - 83 位氨基酸)和 H2(84 - 137 位氨基酸)。同源模型显示 FrzCD 呈圆柱形结构,H1 和 H2 可能存在不同构象,且主要为 α 螺旋结构,这一结果通过圆二色谱光谱得到验证。基于这些发现,重新定义了 FrzCD 的结构域架构,包括新确定的双 HAMP 单元。
  2. FrzCD 的 HAMP 结构域调节甲基化介导的逆转频率调控:构建 FrzCD - mNeongreen(FrzCDmNG)融合蛋白,发现其在不同表达条件下功能不同。系统删除 HAMP 结构域后,发现 H1 和 H2 功能非冗余,缺失 H1 导致单细胞逆转频率降低,缺失 H2 则导致逆转频率增加,两者同时缺失表型与缺失 H1 相似。逆转频率缺陷与 FrzCD 的甲基化状态相关,缺失 HAMP 结构域会改变其甲基化状态。此外,在高信号浓度下,HAMP 突变体仍能向下游 Frz 蛋白传递信号。
  3. FrzCD HAMP 结构域缺失对核仁结合后簇形成有不同影响:观察不同 FrzCD HAMP 突变体与 Neongreen 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发现缺失 HAMP 结构域不影响簇形成和 DNA 结合,但会影响簇的强度和数量。缺失 H1 的细胞,簇的强度和分布与野生型相似但不太清晰;缺失 H2 的细胞形成的簇较少但荧光强度高;缺失两个 HAMP 结构域的细胞形成高度浓缩的簇,数量略多于野生型。
  4. HAMP 结构域降低 FrzCD 与 DNA 的亲和力,而 MA 结构域有利于 FrzCD - DNA 稳定复合物的形成:通过异源表达和纯化不同的 His6标记的 FrzCD 结构域及全长蛋白,进行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和生物层干涉测量(BLI)。结果表明,FrzCD 与 DNA 的结合是电荷依赖性的,MA 结构域对稳定 FrzCD 在大 DNA 片段上的寡聚化很重要,缺失 HAMP 结构域会改变 FrzCD 与 DNA 的结合亲和力,同时缺失 H1 和 H2 会显著增强其与 DNA 的结合。
  5. 双 HAMP 结构域在无 DNA 时限制寡聚化:利用尺寸排阻色谱结合多角度光散射(SEC - MALS)测量不同 FrzCD 构建体的寡聚状态,发现全长 FrzCD 和 FrzCDΔMA在高浓度下仍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缺失 H1、H2 或两者的构建体则形成更高阶的寡聚体。添加 DNA 后,FrzCD 形成高阶寡聚体,而 FrzCDΔMA仍为二聚体,这表明 MA 结构域是 FrzCD 寡聚化所必需的,双 HAMP 结构域在无 DNA 时可防止寡聚化。

讨论


MCP 阵列形成对化学传感通路的激活和信号放大至关重要。细胞质 MCP FrzCD 利用核仁作为支架形成动态簇,本研究确定了其双 HAMP 结构域的存在及功能。体外实验表明,双 HAMP 结构域主要防止无 DNA 时 FrzCD 形成高阶寡聚体,MA 结构域则决定 DNA 依赖的寡聚化。双 HAMP 结构域还影响 FrzCD 与 DNA 的结合能力,其旋转可能影响 MA 结构域中甲基化位点的可及性,进而影响细胞行为。此外,MA 结构域在体外对 FrzCD 寡聚化有作用,但体内还需要其他因素来稳定阵列形成。本研究揭示了 HAMP 结构域在信号转导和化学传感阵列可塑性方面的新作用,为理解这些保守结构域提供了新视角。

材料和方法


  1. FrzCD 结构域架构预测:使用 Psipred 和 Jpred 4 预测 FrzCD 的二级结构,通过 Superfamily、CD - VIST、SMART 等服务器确定其结构域,并进行多序列比对预测结构域边界。
  2. FrzCD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建模:将 FrzCD 分为 DNA 结合(DB)、双 HAMP(H1 和 H2)和甲基接受(MA)结构域,分别建模后叠加构建完整的同源模型,同时也使用 AlphaFold2 生成二聚体模型。
  3. 细菌菌株和质粒:列出研究中使用的Myxococcus xanthusEscherichia coli菌株及质粒,详细描述了构建各种菌株和质粒的方法,包括基因敲除、融合蛋白构建和诱导表达等。
  4. 运动表型分析:通过在不同琼脂浓度的平板上培养细胞,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和子实体形成情况。
  5. 逆转频率测定:在含有或不含有诱导剂的 TPM 琼脂上培养细胞,通过时间 - lapse 电影记录并手动计数细胞的逆转频率。
  6. 荧光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 FrzCD 的定位,并结合 DAPI 染色研究其与 DNA 的共定位,利用相关软件分析荧光强度和簇的位置。
  7. Western 和甲基化分析:通过 SDS - PAGE 和 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并使用 FIJI 软件分析甲基化程度。
  8. 蛋白质纯化:分别介绍了从 pHis17 和 pETphos 质粒表达的蛋白质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等步骤。
  9. 圆二色谱光谱:使用 Jasco J - 720 分光偏振计进行远紫外 CD 测量,分析蛋白的二级结构。
  10.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用不同长度的 DNA 与纯化的蛋白质孵育,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 DNA 条带的迁移变化,研究蛋白质与 DNA 的结合。
  11. 生物层干涉测量(BLI):使用 BLItz 仪器进行蛋白质 - DNA 相互作用实验,分析结合动力学。
  12. 尺寸排阻色谱结合多角度光散射(SEC - MALS):利用该技术测定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摩尔质量和寡聚状态,以及添加 DNA 后的变化。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生物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