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纤维化(CF)与细胞外囊泡(EVs)的研究背景
CF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位于 7q31.2 染色体上的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突变引起。CFTR 蛋白作为 ATP 结合盒(ABC)转运体,在离子跨上皮膜运输中起关键作用,调节氯离子(Cl-)、碳酸氢根离子(HCO3-)、钠离子(Na+)和钾离子(K+)等的跨膜流动,维持气道上皮细胞黏液的正常黏度 。目前已发现超 2000 种 CFTR 基因突变,其中 Phe508del 最为常见,该突变导致 CFTR 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无法正常转运到细胞表面,引发离子运输障碍,致使气道黏液增厚、黏稠,进而阻塞小气道,易引发细菌感染和炎症,最终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EVs 是由所有细胞类型释放的小膜结合囊泡,在细胞间通讯中至关重要,可通过多种途径传递信息,运输生物活性分子,影响细胞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EVs 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其携带的特定货物与不同病理生理状态相关,在 CF 肺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CF 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
CF 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CFTR 基因突变后,突变的 CFTR 蛋白无法正常到达细胞表面,导致氯离子分泌减少,同时上皮钠通道(ENaC)介导的钠离子吸收增加,引起气道表面液体减少、脱水 。此外,CFTR 功能缺陷还会破坏碳酸氢根离子的正常传导,使气道管腔 pH 值异常降低,影响抗菌肽的活性,增加细菌感染的易感性。
细菌感染在 CF 肺部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它能在 CF 患者气道黏液中定植,形成生物膜,引发持续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加剧,进一步破坏气道上皮细胞,加速肺功能下降。炎症反应在 CF 气道疾病早期就已出现,CFTR 功能障碍本身会导致炎症反应失调,在病原体定植后,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会释放蛋白酶、活性氧 / 氮物质(ROS/RNS)和促炎趋化因子等,引发过度的炎症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
EVs 在 CF 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EVs 在 CF 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可分为外泌体(50 - 150nm)、微泡(MVs,100 - 1000nm)和凋亡小体(1 - 5μm),其生物发生途径各异。外泌体起源于早期内体,经多泡体(MVBs)与质膜融合释放;微泡由质膜向外出芽形成;凋亡小体则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产生。
研究发现,CF 患者体液中的 EVs 与健康人存在差异。对 CF 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显示,其中的外泌体富含与中性粒细胞黏附、脱颗粒和抗菌活性相关的蛋白质,如颗粒钙结合蛋白(grancalcin)和组蛋白,同时炎症相关蛋白(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LCN2 和 S100A12)和抗氧化防御蛋白(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3)水平也升高 。体外研究表明,CF 气道细胞系释放的 EVs 数量显著增加,可被健康供体的中性粒细胞摄取,增强中性粒细胞的 CD66 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 。此外,CF 患者痰液来源的 EVs 可激活上皮细胞中的炎性小体,引发肺部炎症。
细菌 EVs 与 CF 肺部疾病
CF 患者气道内存在多种病原体,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尤为常见且难以清除。铜绿假单胞菌可分泌 EVs,这些 EVs 能穿过黏液屏障,与气道细胞融合,将毒力因子和其他毒素传递到宿主细胞内,改变宿主的先天免疫反应。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 EVs 表面含有脂多糖(LPS),可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此外,研究还发现 EVs 可介导宿主气道上皮细胞向铜绿假单胞菌传递营养物质,促进细菌繁殖 。同时,痰液上清液中某些 miRNA(如 miR - 223 - 3p、miR - 451a 和 miR - 27b - 3p)水平的变化与 CF 患者肺部恶化相关 。
CF 肺部疾病中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和组织修复的复杂过程。在 CF 肺部疾病中,炎症反应早期就已发生,CFTR 功能障碍会导致炎症反应失调,使气道处于促炎状态,为后续感染和组织损伤奠定基础。病原体定植后,炎症细胞被激活,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发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
近年来研究发现,循环中失调的 miRNA 在 CF 相关炎症中起关键调节作用。多种失调的 miRNA 可调节关键促炎介质(如 IL - 6 和 IL - 8)的表达。例如,高水平的 miR - 146a 和 miR - 199a - 5p 可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加剧炎症;而 miR - 17 和 miR - 93 水平降低则与 IL - 8 产生增加有关,IL - 8 是 CF 气道中中性粒细胞募集的关键驱动因子 。
EVs 货物介导的 CF 肺部疾病炎症反应
EVs 携带的货物在 CF 肺部疾病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iRNA 可激活炎症通路,改变受体细胞的免疫反应。研究发现,CF 儿童患者血清和痰液中分离出的 EV 来源的 miRNA 与肺部恶化、炎症和组织重塑相关 。
EVs 的蛋白质货物同样在 CF 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CF 肺上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健康细胞释放的外泌体蛋白质组成不同,其富含与急性炎症应激和感染相关的蛋白质 。例如,VCAM1 等蛋白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CF 患者 BALF 中分离出的 EVs 蛋白质货物经通路分析显示激活了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痰液中分离出的 EVs 中,钙粒蛋白(如 S100A、S100A9 和 S100A12)水平升高,这些蛋白可通过 TLR4 激活支气管上皮细胞,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 。
EVs 介导的 CF 气道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活性物质(ROS 和 RNS)增加与抗氧化机制减弱之间的失衡状态,可导致氧化损伤,与多种疾病相关。在 CF 患者中,氧化应激在肺损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F 患者存在抗氧化分子缺乏,导致氧化应激增加,持续的氧化还原失衡引发慢性炎症,阻碍气道正常重塑 。
研究发现 CF 患者的 EVs 货物发生改变,EV 相关 miRNA 与非 CF 个体不同 。虽然目前尚无研究证实,但推测这些改变的 miRNA 可能影响 CF 中的氧化还原通路,加剧氧化损伤和炎症。有研究发现 CF 患者呼吸道收集的 EVs 富含 SOD2 和 GPX3 等抗氧化防御蛋白,然而 SOD2 在 CF 上皮细胞中高表达,会导致过氧化氢(H2O2)生成过多,激活 NF - κB 通路,不过 GPX3 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这种有害影响 。
EVs 的治疗潜力
除了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EVs 因其能够传递生物活性分子和跨越生物屏障的特性,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包括 CF。多项研究探索了 EVs 在 CF 治疗中的应用。例如,有研究利用外泌体成功将功能性人 CFTR 糖蛋白和 CFTR mRNA 递送至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还有研究使用 MVs 和外泌体作为载体,将外源性 CFTR 糖蛋白及其编码 mRNA 递送至人 CF 细胞,以恢复 CFTR 氯离子通道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用 EVs 递送 CFTR 调节剂,如锌指蛋白激活剂,来增强基因表达 。同时,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 EVs 可调节 CF 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如 IL - 1β、IL - 8 和 IL - 6)的表达,上调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 PPARγ mRNA 表达 。
结论
综上所述,EVs 在 CF 等多种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受体细胞行为,加剧 CF 肺部炎症,诱导氧化应激,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疾病发展。尽管目前对 EVs 在 CF 中的作用有了一定了解,但仍存在许多未知,如不同细胞类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 EVs 特定货物在疾病进展中的具体作用等。未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揭示新的治疗靶点,减轻 CF 患者的炎症负担,改善患者护理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