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亚阈值抑郁便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 “隐形杀手”。亚阈值抑郁指的是抑郁状态虽未达到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但却十分常见,它就像潜伏在人们生活中的慢性疾病,不仅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还会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未来患重度抑郁发作的风险,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针对亚阈值抑郁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被广泛推荐。然而,传统的 CBT 通常是多种技能组合的治疗方案,其中每个技能对心理健康促进的具体贡献并不明确,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最有效的。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来自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智能手机 CBT 应用程序(Resilience Training app),该程序融入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 CBT 技能,分别是行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BA)、认知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CR)、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PS)、 Assertion 训练(Assertion Training,AT)和失眠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BI) 。他们通过开展名为 RESiLIENT(Resilience Enhancement with Smartphone in Living ENvironmeTs)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探究这些技能对社区成人亚阈值抑郁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为亚阈值抑郁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从多个渠道,如健康保险协会、企业、社区政府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等,招募了大量参与者,构建了庞大的样本队列。然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运用混合模型重复测量分析(MMRM)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评估各 CBT 技能的疗效。
研究结果如下:
参与者流程和研究设计 :研究从 34123 名成年人中筛选出 5364 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最终 3936 名参与者纳入意向性治疗队列。研究采用 4 个 2×2 析因试验,设置了延迟治疗、健康信息和自我检查三种对照条件。
主要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所有 CBT 技能及其组合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均优于三种对照条件。以患者健康问卷 9 项(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分衡量,从基线到第 6 周,标准化均数差(SMD)在 -0.67(95% 置信区间:-0.81 至 -0.53)至 -0.16(-0.30 至 -0.02)之间。此外,还观察到技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两种技能联合使用的效果并非简单的单一技能效果相加。
次要结果 :在焦虑(以广泛性焦虑障碍 7 项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GAD-7)评分衡量)、失眠(以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分衡量)和心理健康(以简短沃里克 - 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Short Warwick–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SWEMWBS)评分衡量)等次要结局指标上,各干预措施也展现出不同程度的疗效。例如,BA 和 BI 在治疗焦虑方面效果显著;BI 和 BA + BI 在改善睡眠方面效果突出;BA、BI 和 BA + AT 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表现较好。
依从性和随访完成情况 :参与者对 APP 的参与度较高,63% 的参与者完成了急性期干预的所有项目,78% 的参与者至少完成了涵盖主要内容的第 4 章。第 3 周和第 6 周的评估完成率分别达到 95.3% 和 97.2%。
安全性 :在急性干预阶段,观察到 225 次抑郁和自杀风险增加的警告,但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表明智能手机 APP 中实施的 CBT 技能在长达 26 周的时间里,对成人亚阈值抑郁的症状改善具有显著效果。不同的 CBT 技能在治疗抑郁及其他相关症状方面存在差异,这为根据个体特征和需求优化技能组合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研究还对心理治疗试验中的对照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等待名单对照可能会高估干预效果,而健康信息对照和自我检查对照在不同结局指标上各有特点。此外,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对参与者设盲可能导致偏倚,研究仅关注了急性干预效果及 26 周内的耐久性,未涵盖所有可能有效的 CBT 技能等。但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亚阈值抑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该 APP 开发可扩展的服务平台,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广,以促进亚阈值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减轻全球抑郁症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