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肺栓塞(PE)这一异质性疾病,通过回顾性分析33,628例患者(69%女性)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及通气/灌注显像(VQ)数据,结合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和Cox比例风险模型,首次揭示PE对女性一年期死亡率的危害比(HR 2.75)显著高于男性(HR 1.38),且校正年龄和合并症后差异仍持续存在。该发现为PE的性别差异化诊疗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肺栓塞(PE)作为仅次于中风和心梗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每年导致6-10万人死亡,但其临床异质性使得预后评估充满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已知性别会影响PE发生风险(如女性特有的激素使用、妊娠等因素),但传统观点认为短期死亡率无性别差异。这种认知空白在长期预后领域更为显著——当患者年龄、合并症等混杂因素交织时,PE究竟是直接致死因素,还是仅仅反映基础疾病严重度?更关键的是,那些接受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患者(仅占实际发病人群的部分样本)是否已通过"生存偏倚"筛选出相对稳定的群体?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正是Montefiore医学中心团队开展这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的动因。
研究团队调取了2012-2018年间33,628例接受CTPA或VQ检查的成人数据(平均55±19岁,女性占69%),通过电子健康档案(EHR)和国家死亡索引追踪一年死亡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和CCI后,获得颠覆性发现:虽然女性总体死亡率低于男性(9.9% vs 16.8%),但PE对女性死亡风险的"加成效应"更剧烈——未校正时女性HR达2.75(95%CI 2.48-3.06)远超男性的1.38(1.21-1.58);即使校正后女性HR(1.68)仍显著高于男性(1.20)。这种"性别惩罚"使得确诊PE后,两性一年死亡率惊人趋同(女性21.9% vs 男性21.5%)。
关键技术方面,研究者采用:1)多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CTPA/VQ检查的33,628例患者;2)通过EHR提取CCI等临床数据;3)结合国家死亡索引确定终点事件;4)Cox模型分析生存风险。
【Cohort selection】
通过严格筛选2012-2018年Montefiore医疗系统的33,851例影像检查记录,排除不完整/非PE指征检查后,最终纳入33,628例(CTPA占45.5%,VQ占54.5%)。
【Patient cohort and imaging results】
CTPA组女性比例显著低于VQ组(p<0.05),整体PE阳性率9.5%。基线特征显示男性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但PE对女性的相对危害更高。
【Discussion】
该研究首次量化了PE诊断对女性长期生存的"超额影响",这种性别差异无法用年龄或合并症解释。提示临床需重新评估女性PE患者的抗凝疗程和随访策略,尤其应关注看似低危的年轻女性患者。
研究结论强调:影像确诊的PE显著增加一年死亡率,但其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异质性——女性虽基础风险低,却因PE遭受更剧烈的相对死亡风险增长。这一发现改写了传统认知,为PE精准医疗中的性别考量提供了Level 2b级证据。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存在单中心回顾性设计的局限性,且仅涵盖接受影像检查的幸存者群体,未来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注: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为美国机构;作者Eitan Sosner、Bertin Mathai等姓名拼写保留原文格式;专业术语如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首次出现时标注英文缩写)
生物通 版权所有